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游戏攻略游戏攻略

兵临尖塔(兵临尖塔无限金币)

文登游戏网2023-11-15 18:22:27游戏攻略1人已围观

简介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兵临尖塔(兵临尖塔无限金币)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昭君出塞到了匈奴?

2.吴哥的微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兵临尖塔(兵临尖塔无限金币)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昭君出塞到了匈奴?
2.吴哥的微笑
3.谁能介绍一下匈奴的历史?
4.德国有哪些旅游名胜

兵临尖塔(兵临尖塔无限金币)

昭君出塞到了匈奴?

匈奴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其族属尚无定论,主要有突厥、蒙古等说。无文字。战国末,常扰掠秦、赵、燕北边,三国相继筑长城以拒之。冒顿单于在位(前209~前174)时,统一各部,建立国家,统有大漠南北广大地区。老上单于(约前174~前160)时,匈奴势力东至辽河,西越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草原游牧帝国。汉初,匈奴不断南下侵掠。公元前200年,围汉高祖刘邦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遂迫汉朝实行和亲,且岁奉贡献,并开关市与之交易。然而,匈奴仍屡屡背约南侵,成为汉朝一大边患。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曾3次(前127、前121、前119)大举出兵反击匈奴,匈奴势力渐衰。汉代,匈奴由于天灾、人祸及汉军的打击,发生过两次分裂:一次是公元前57年左右出现的五单于并立局面。结果是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归汉,引众南徙阴山附近。公元前36年,汉西域副校尉陈汤发西域各国兵远征康居,击杀与汉为敌的郅支单于,消灭了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公元前33年,汉元帝以宫人王嫱(昭君)嫁呼韩邪单于,恢复了和亲。另一次是王莽篡汉后,匈奴的势力有所发展。但到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边八部拥立为南单于,袭用其祖父呼韩邪单于的称号,请求内附,得到东汉允许。匈奴又一次分裂,成为南北二部。

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云中(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等郡,东汉末分为五部。

至西晋,南匈奴人在逐步转向定居农耕生活,但除了上层贵族生活习惯和文化教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外,匈奴仍然聚族而居,社会结构变化不大。304年,匈奴刘渊建立政权,民族共同体开始瓦解,逐渐汉化。除刘赵政权外,十六国中的夏(赫连氏)和北凉(沮渠氏)也是匈奴支裔建立的。

公元91年,汉军出居延塞(今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一带),围北匈奴单于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匈奴战败后部分西迁,余众后来归附于兴起的鲜卑。多数学者认为,西迁的北匈奴就是欧洲史上的匈人。

周朝

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战国时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战国末期赵将李牧曾大败匈奴。

秦朝

前3世纪匈奴统治结构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蒙恬北击匈奴,收河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西汉

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斗是在汉朝。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与匈奴和亲。其后的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汉朝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元朔二年(前127年)派卫青占领河套地区,前121年派霍去病夺取富庶的河西走廊,前119年卫、霍分东西两路进攻漠北。霍去病击匈奴至今蒙古国境内狼居胥山,卫青东路扫平匈奴王庭。右贤王率领四万余人投归汉朝,单于及左贤王逃走。汉朝在东部联合乌桓,西部以和亲(前105年,汉武帝封细君公主下嫁乌孙国王)、通商的方式联合西域诸国,压缩匈奴的空间。

前73年,汉与乌孙联兵20万进行进攻匈奴,直捣右谷蠡王庭。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单于获胜据漠北,呼韩邪单于前51年南下投靠汉朝。后来郅支单于则率部众退至中亚康居(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即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一带),呼韩邪单于占据漠北王庭。前36年,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响,甘延寿、陈汤远征康居的匈奴,击杀郅支单于。前33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

西汉时期的单于有: 头曼单于、冒顿单于、老上单于、军臣单于、伊稚斜单于、乌维单于、儿单于、呴黎湖单于、且鞮侯单于、狐鹿姑单于、壶衍鞮单于、虚闾权渠单于、握衍眴鞮单于、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

东汉

48年,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与汉联合夹击北匈奴,先后败之于漠北和阿尔泰山,迫使其西迁,从此北匈奴就从中国古书中消失。

187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之际,南匈奴发生内讧。195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

汉朝之后

南匈奴南下汉化,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带,三国时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个部。4世纪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的混乱时期,刘渊起兵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自称汉王,311年攻占洛阳,316年攻占长安,灭西晋。史称前赵或汉赵。

匈奴的一支地位低下的族群称为羯人。汉赵的大将羯人石勒自立,建立赵国,史称石赵或后赵。后被氐人苻氏前秦所灭。

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后凉汉官段业为主,在现甘肃地区建立北凉。后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北凉主。后被鲜卑人拓跋氏北魏所灭。

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后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连,在河套地区创立夏国,史称胡夏。后被北魏所灭。

匈奴融入靠近高丽的鲜卑的宇文氏部落,进入朝鲜半岛。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后被汉族外戚杨坚所篡。杨坚创立隋朝,统一中原。

以上是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之后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从中国历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华夏族为主体的汉族。

匈奴后裔汉化后,所改汉姓有刘、贺、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等地。

匈奴在东北亚之外的影响

北匈奴远走欧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尔加河地区(今天的俄罗斯鞑靼自治共和国),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今天的保加利亚),一部分在中多瑙河(今天的匈牙利)。中亚匈奴,一部分与图兰低地民族融合(中亚两河地区),一部分在阿富汗山区,一部分在印度旁遮普邦。 在3世纪末,这个几乎消失了的民族突然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东征西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匈奴人于350年左右进入了欧洲,随后在称为巴兰比尔王的领导下开始了他们的征服战争,第一个目标便是当时称为阿兰的突厥人国度。

阿兰人的灭亡

350年,当时的阿兰国堪称强国,阿兰王倾全国之兵与匈奴军战于顿河沿岸,却遭惨败,阿兰王被杀,阿兰国灭,阿兰余部最终臣服于匈奴。匈奴在西方史书第一次出现即伴随著阿兰国的灭亡,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动。灭亡阿兰国后,匈奴在顿河流域附近逗留了几年,然后在他们年迈的国王巴兰比尔的带领下继续开动他们极具毁灭性的铁蹄,踏向西方。

对日耳曼民族的征服

374年时,位于黑海北岸、日耳曼人所建立的东哥特王国是一个成立不久的国家。它辽阔的疆土东起至顿河,与阿兰人接壤;西至德聂特河与西哥特人为邻;南起黑海北至德聂斯特河的支流,普利派特河沼地;匈奴联同被征服的阿兰人,大军进入东哥特领土,被曾被东哥特人征服的部落乘机造反,内乱以致东哥特人屡战屡败,终于475年投降。 东哥特人减国后,匈奴人接著继续向西,西哥特人以德聂斯特河为险,布兵防守,试图击匈奴军于半渡。匈奴军一边在河对岸作势佯攻,大部却从上游乘夜偷渡再回攻。这边西哥特人在河岸构筑工事备战正酣,却不料被拦腰一顿痛打,数十万人马渡过多瑙河逃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378年在阿德里雅堡大败罗马皇帝瓦伦斯,由此动摇了罗马的根基,罗马再也没法控制管辖下的诸侯和领土。 匈奴人再征服北方的诸日耳曼部落,夺取了匈牙利平原。由此,起自黑海至多瑙河以北的大片地土,尽入匈奴人之手。

对拜占庭和色雷斯各省的进攻

395年冬,匈奴人攻入色雷斯,大掠而返。400年,匈奴人再次攻入色雷斯,以后对色雷斯连年侵扰。431年,东罗马帝国不得已,答应每年向匈奴交纳页税,并允许他们在境内的几个城镇同进行互市。 435年左右,阿提拉杀死与自己共同掌政的兄弟而大权独揽。他对南俄罗斯和波斯帝国发动了一系列的突袭。不久他将目光投向了拜占庭,逼使东罗马缴纳更多的贡税,并且不继插手西罗马帝国的外交事务。罗马自然无法满足这年年高升的贡税,匈奴人则以此为借口于441年向拜占庭宣战,大肆洗劫巴尔干半岛,442年才被东罗马的阿斯帕尔将军阻截于色雷斯地区,被迫后撒。 443年,匈奴攻到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外,东罗马全军覆没,不得已签城下之盟,与匈奴订立和约。

阿提拉的统治时期,盛极时的匈奴帝国

由448年至450年,匈奴帝国的版图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

对西罗马的侵略和匈奴帝国的瓦解

罗马军队在教皇良一世的率领下,打败阿提拉带领的匈奴人。451年,在意大利本土,入侵的匈奴人被击退。

450年,阿提拉转而进攻西罗马帝国,他带著大约十万名战士渡过了莱茵河。在向前推进的一百英里内,匈奴军团洗劫了位于现今法国北部的大部分村庄。罗马将军阿提纽斯组织了一支高卢罗马军团以抵抗正在围困奥尔良城的阿提拉。在查隆丕尼的大决战中,阿提拉终于被打败。尽管匈奴人的战力没有被完全毁灭,这埸战役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之一,它阻止了整个基督教的覆灭和游牧民族控制欧洲的严重后果。 453年,阿提拉在迎娶日尔曼公主的第二天被发现死于动脉破裂。在失去了强有力的***之后,曾经称雄一时的匈奴帝国面临著崩溃的边绿。异族的奴隶纷纷起来反抗,不同的派系为了争夺统治权而激战不休。匈奴帝国最终由于汪逹尔部落等新敌人的入侵而灭亡,从历史的长河中消逝不见了。

影响

匈奴人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他们的帝国是短命的。他们的帝国很快被瓦解后,甚至整个民族也消失在欧洲的历史和文化当中。匈奴人促成了欧洲历史的发展,他们把丛林里的日耳曼人推上了历史舞台,并与后者一起摧毁了罗马人的时代。帝国的历史消失后,多元化的封建国家政治开始了,一个几乎延续至今的欧洲国家的主要划分格局形成了。

匈奴后裔

有些学者认为匈奴4世纪西迁到了欧洲东部,并入侵欧洲,与第4、5世纪侵入欧洲的匈人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匈人驱逐日耳曼人等野蛮民族使得蛮族大迁徙,从而灭亡罗马帝国。

从史书中似乎找到了匈人即北匈奴的证据。关于匈人灭阿兰国,是匈人首次出现在欧洲历史典籍中,但这次战役在中国典籍中也有记录。《北史》中说:“粟特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那沙,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王忽倪,已三世矣”但粟特国并不是奄蔡,也不符合“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的条件,奄蔡却符合,关于奄蔡,《后汉书》中说:“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居地城,属康居。土气温和,多桢松、白草。民俗衣服与康居同。”。《三国志》为:“又有奄蔡国一名阿兰,皆与康居同俗。西与大秦东南与康居接。其国多名貂,畜牧逐水草,临大泽,故时羁属康居,今不属也。”在中国古书中,“大秦”即为罗马帝国。《史记》为: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北史》中那段记录的是该国遣使节到北魏。匈奴灭其国的“已三世矣”即75年,而遣使节到北魏为西元445年,正好为西元370年左右,与欧洲记录一致。

另外,有少量的匈奴邦彻底消失在异国,在东、西罗马帝国军队服役的匈奴军人不少,大多驻扎在北叙利亚、北非洲与南英格兰地区,有几个匈奴邦随西哥特人进入法国与西班牙,有一个匈奴部落随东哥特人进入意大利。 有人认为今天的匈牙利人就是匈奴的后裔,这个问题现在仍是个疑问。

匈奴语

《后汉书》中有一首《匈奴歌》,不少学者用蒙古语、突厥语、叶尼塞语言等进行过分析和解读,都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

除此之外,匈奴的人名、部落名、地名和称号都可以用来研究匈奴语。例如:“撑犁孤涂单于”据说在匈奴里有“天子”的意思,其中的“撑犁”(上古汉语*thrang rii)和“单于”(上古汉语*dar wa)分别和蒙古语的tngri“天”和daruγa“君主”相似。

关于匈奴语的来源,由于资料阙如,很难得到肯定的结论,有些认为匈奴人讲蒙古语,而其他则认为他们的语言属于叶尼塞语系。

吴哥的微笑

德国旅游景点介绍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汇处,是柏林市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德国统一的象征。公元1753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下令修筑共有14座城门的柏林城,因此门坐西朝东,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便以国王家族的发祥地勃兰登命名。初时此门仅为一座用两根巨大的石柱支撑的简陋石门。1788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统一德意志帝国,为表庆祝,遂重建此门。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学家卡尔·歌德哈尔·阆汉斯受命承担设计与建筑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腊柱廊式城门为蓝本,设计了这座凯旋门式的城门,并于1791年竣工。重建后的城门高20米,宽65.6米,进深11米,门内有5条通道,中间的通道最宽。据史书记载,中间的通道在1918年德皇退位前仅允许皇族成员行走。门内各通道之间用巨大的砂岩条石隔开,条石的两端各饰6根高达14米、底部直径为1.70米的多立克式立柱。为使此门更辉煌壮丽,当时德国著名的雕塑家戈特弗里德·沙多又为此门顶端设计了一套青铜装饰雕像:四匹飞驰的骏马拉着一辆双轮战车,战车上站着一位背插双翅的女神,她一手执杖一手提辔,一只展翅欲飞的普鲁士飞鹰鹫立在女神手执的饰有月桂花环的权杖上。在各通道内侧的石壁上镶嵌着沙多创作的20幅描绘古希腊神话中大力神海格拉英雄事迹的大理石浮雕画。30幅反映古希腊和平神话“和平征战”的大理石浮雕装饰在城门正面的石门楣上。此门建成之后曾被命名为“和平之门”,战车上的女神被称为“和平女神”。

无忧宫(Sans Souci Palace)位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宫名取自法文原意“无忧”(或“莫愁”)。无忧宫及其周围的园 林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1745—1757年)时期仿照法国凡尔赛宫的建 筑式样建造的。整个园林占地290公顷,座落在一座沙丘上,故也有“沙丘上的宫殿”之称。无忧宫全部建筑工程前后延续了约50年之久,为德国建筑艺术的精华。无忧宫前是平行的弓形6级台阶,两侧由翠绿丛林烘托。宫殿前的大喷泉 是用圆形花瓣石雕组成,四周用“火”、“水”、“土”、“空气”4个圆形花坛陪衬,花坛内塑有神像,尤以维纳斯像和水星神像造形最为精美、生动。据说,整个宫内有1000多座以希腊神话人物为题材的石刻雕像。正殿中部为半圆球形顶,两翼为长条锥脊建筑。殿正中为圆厅,门廊面对一座大喷泉。瑰丽的首相厅的天花板装潢极富想像力,四壁镶金,光彩夺目。室内多用壁画和明镜装饰,辉煌璀璨。宫的东侧有珍藏124幅名画的画廓,多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荷兰画家的名作。在无忧宫的花园内有一座六角凉亭,被称为中国茶亭。茶亭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伞状圆形屋顶、上盖碧瓦、黄金圆柱落地支撑的建筑结构。亭内桌椅完全仿造东方式样制造。亭前矗立着一只中国式香鼎。据说当年普鲁士国王常在此品茶消遣。

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位于德国 科隆市中心的莱茵河畔。东西长144.55米,南北宽86.25米,厅高43.35米,顶柱高109米,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在一起的双尖塔,这两座157.38米的尖塔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直插苍穹。整座建筑物全部由磨光石块砌成,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在大教堂的四周林立着无数座小尖塔,整个大教堂呈黑色,在全市所有的建筑中格外引人注目。

杜塞尔多夫:有条“世界最长酒吧街”

德国工业发达,重中之重当数位于西部的鲁尔重工业区,杜塞尔多夫就是鲁尔的中心城市。许多日本大企业没有把欧洲总部设在巴黎、法兰克福,而选择了位于莱茵河边的杜塞尔多夫,可见这座城市环境之好。

循着莱茵河边,可见杜塞尔多夫的现在与过去。城市的标志性风景当数市政府所在地的集市广场,广场中心有一座8吨重的约翰·威廉公爵骑马铜像。别看这位18世纪的城邦君主身材矮小、外貌不佳,但非常有艺术品位,他娶了一位富有的妻子,妻子的丰厚嫁妆供他扩建了城市,并建造歌剧院、创办美术馆,使杜塞尔多夫一跃成为德国的一大艺术中心,为今日之繁华打下了基础。

杜城的另一次扩建是在拿破仑时期。19世纪初,拿破仑兵临莱茵,他下令拆除杜塞尔多夫的城垣,改公园为大道,小城市容一改旧观。就在那时,人们修起了一条非常宽阔的大街,街道两边种下了120颗栗树,它就是今日杜城最繁华的商业大道——栗树大街,大街上会聚了众多高档购物中心和名牌专卖店,在一所名为KO的商厦里有一条名人步道,步道设计极富艺术气息,上面刻有舒曼、海涅的名字,这些名人当年都曾居住在杜城。

杜塞尔多夫值得留恋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莱茵码头乘船45分钟便可到达一个叫国王岛的小镇,这里过去曾是河中的一个小岛,由于莱茵河改道才与河岸相连,历史比杜城还要早。镇上如今还留有1174年红胡子大帝巴巴罗萨建造的宫殿,以及一战时南丁·格尔曾经工作过的圣母医院。入夜时分,老城的酒吧街就是德国人展现啤酒文化的地方了,杜塞尔多夫的酒吧街号称“世界最长的酒吧街”,共有260多间酒吧。夜幕降临,街上满是站着喝酒聊天的人。据说去年世界杯时全城一半的人都聚集在这里。

德累斯顿:易北河上的“建筑殿堂”

从杜塞尔多夫乘坐“欧洲之翼”,两个小时就到达了德国东部的名城——德累斯顿。矗立在易北河畔的德累斯顿曾是19世纪欧洲最著名的城市,沿河而建的一幢幢巴洛克建筑富丽堂皇,就像一座座艺术的殿堂。历经二战的磨难,有些已经残破不堪,但透过残垣断壁依然还能看出昔日的辉煌。

德累斯顿临近中欧,历史悠久,它曾经是赫赫有名的萨克森王国所在地。由于11至15世纪这一地区矿产丰富,加上易北河上贸易往来频繁,使这座城市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当时的萨克森王子因此修建了大批宫殿、教堂,斯考威宫就是欧洲最美的巴洛克建筑之一。

有趣的是在德累斯顿市郊还有一处与中国“结缘”的地方——夏宫。夏宫的建筑仿中式风格,斗拱飞檐,曲径通幽,虽然有些仿得让人觉得滑稽,但看得出主人对东方文化情有独钟。夏宫建有一座“中国亭”,1804年会六种语言的国王John曾在这里把但丁的《神曲》译成了德文。距离捷克30多公里有一处名为“萨克森小瑞士”的地方,这里方圆400公里全是景色秀丽的砂岩地貌。德国人觉得这里像瑞士因此叫它“小瑞士”,而中国人看了一定会认为它更应该是“小张家界”。

世界上最昂贵的手表产在哪里?是德累斯顿的玻璃城表;欧洲最名贵的瓷器出自于哪儿?是有着交叉蓝剑标志的迈森瓷器,迈森小镇就位于德累斯顿附近,而至于大众汽车最新的工厂在哪里?你也能在德累斯顿一窥其真容。

柏林:一墙抚今追昔

乘坐欧洲城际快车是非常舒适的享受,这种享受从德累斯顿至柏林的列车上就能体会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柏林墙的轰然而倒结束了一段历史,也让不少人失去了对柏林的兴趣。从1993年起,东、西柏林旅游局整合成一家,新的柏林要向人们展现大都市蓬勃建设的景象,友人把它比作”欧洲惟一的都市工地“。

现在的柏林每天都要举办1500个大小活动;柏林将荟萃各种风格的建筑;1/3的城市要变成陆地和水域;欧洲最摩登的酒店也将建在柏林,而同档次的酒店在欧洲是最便宜的

德国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柏林,震惊世界的国会纵火案的发生地——德国国会大厦,屋顶已被改建成透明的玻璃圆顶,游客不仅可以上去就餐,还可以透过玻璃看到议员们在下面开会。柏林墙今已不在,但柏林政府特意保留了一段两公里长的墙供游人观光和纪念,并请艺术家用各种形式的绘画喷涂于墙壁之上。为了纪念那段历史,柏林人还把原先东西两道墙的开阔地带向全世界招标修建了现代化的波茨坦广场,总投资近400亿欧元,建有最现代化的剧院、影院、酒店、赌场和索尼欧洲总部,据说这里每平方米的售价已高达1万欧元。除了这些,柏林的贝加蒙博物馆不能不看,该博物馆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谁能介绍一下匈奴的历史?

? 8月5日早上,我还在波记早餐店吃肠粉,下午,我就站在暹粒市中心的皇家公园看倒挂在高高树梢上的黑蝙蝠张开巨大翅膀;看肤黑、鼻宽、发卷的柬埔寨人来来往往;我还因时差倒赚了一个小时;我用200块人民兑换了十万瑞尔(柬埔寨货币,1元人民币等于500瑞尔),一下飞机就成了“土豪”。这是地球村的奥妙,我是真真切切的踏上了异域。

不用三小时,我就随混拼旅游团一行十九人从广州飞到暹粒。我们在机场海关人员不断催促或暗示小费下进入了国境。暹粒位于柬埔寨北部,是建于洞里萨湖边上的城市,除了平原还是平原。“暹”就是泰国暹罗,“粒”就是打败。这个城市的名字藏嵌着600年前高棉人(古称吉蔑)打败过暹罗人的历史。中国西南部的云南接壤着中南半岛,高棉民族两千年前就在此繁衍生息。经过扶南、真腊、吴哥几个王朝的更迭,孕育了举世震惊的吴哥文明。吴哥,是梵文“都市”的意思,它在十三世纪是有百万人口的全世界最大城市。临行前,在各类影像、、书籍反复出现的“吴哥的微笑”,以及吴哥文明王冠上的“明珠”吴哥窟我早熟悉。是什么让高棉民族自信得在平得像一块地毯、毫无防御的高棉平原上建造王与神的居所?是什么造就了这个大树与寺庙灵与肉结合的秘境?“吴哥的微笑”又是谁的微笑?

? 一千年前,王的盛宴开启——吴哥王朝的王的宫殿与神的庙宇开始矗立在平得像一块地毯的高棉平原上;六百年前,树的盛宴开启——茂密的丛林蛇一样的把王的宫殿与神的庙宇缠绕湮没;今天,人的盛宴开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水一样把王的宫殿与神的庙宇缠绕湮没。从公元九世纪到十五世纪的六百年间,在45平方公里的吴哥王朝土地上密集建造的600多座宇庙,在六百年前突然集体消失,直到150多年前年轻的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重新找回这座丛林中“失落的城市”。作为一个时间急促的跟团客,除了羡慕那些3、5、7天跑,大、中、小圈游的自由行者,我能在这场盛宴中分到几杯羹?

? 首站参观了由韩国人建造的吴哥全景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一幅四层楼高120米长,360度立体全景展示吴哥王朝建城、战争、集市的壁画,初来步到先为吴哥文明所震撼。在姊妹庙,僧人席地而坐接受信众施授。每个柬埔寨男子一生中必定要在寺庙中出家一次,这是他们人生最重要的戒条。这里的庙宇与民宅格局雷同,都是橙红色的三角形重叠屋顶。行走市中心,饭店、路柱、商店到处挂着国王与首相的合像。河涌两岸杂草竹林丛生,公园随处可见爬满藤萝的参天大树。马路多数是两车道沙土路,不时见到像画了烟熏妆黑眼圈的白牛慢悠悠经过,像披着白袍去参加化妆舞会。路边摊摆卖一瓶瓶矿泉水瓶装汽油——这里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车和俗称“嘟嘟车”的带蓬出租摩托车,由于油价昂贵,大家干脆以瓶计量。四车道水泥路则是国道了,两旁五星级酒店林立。城市与乡野、富裕和落后就这样毫无违和地混搭着——这里通货膨胀严重,只认美金;工资低物价高,小费横行。饱经战乱与血色统治的柬埔寨才获得20多年的和平发展,是吴哥窟带来的旅游业在一千年后拯救了柬埔寨。

? 晚上入住的五星级酒店,有一个充满浓郁中国风的名字“福华”。见到中国游客,“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等中国乐曲响了起来——这是柬埔寨乐师现场演奏船形竹琴的背景音乐。登机前不小心食指划了一道口,让我结识到第一个柬埔寨人、前台主管泰强。导游小高联系了前台,泰强微笑着用消毒药水和止血贴细心地帮我处理伤口。泰强今年29岁,国字脸,一字眉。为接待好中国游客,他专门学习了三年汉语,还整理了几大叠汉字与拼音对照表,上班空闲翻阅。入职酒店在当地是份体面工作,每月能赚250美金。他父亲欠了银行5000美金,他打工赚钱还了3000美金。之前泰强的女友告诉他,等他月入250美金就结婚;但在泰强月入250美金之前,女友却跑掉了。泰强能用简单汉语和我交流。“我很羡慕中国”。泰强望着我,一脸的向往。“但我们有吴哥窟”。泰强望着我,从我的眼里看到了渴望。

? 第二天,我终于来到吴哥窟。吴哥窟仅距暹粒市中心西北6公里,主要有俗称“小吴哥”的吴哥窟以及俗称“大吴哥”的吴哥通两个吴哥王朝遗址。当天正好举办2017吴哥10公里马拉松国际邀请赛,露天音乐会热烈举行。未见吴哥窟,先闻喧嚣。吴哥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庙,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吴哥窟是所有吴哥寺庙中唯一坐东朝西的,呈长方形布局,外围是一个更大的长方形护城河。我走过护城河上一段长长的长堤,进入外城门;又走过一段长长的甬道,来到内城门。甬道两旁是莲花池塘,倒影着吴哥窟五个尖塔。这里能看到著名的吴哥窟日出。那时,尖塔的剪影如同王冠上的尖顶,高直的棕糖树剪影如同国王身后的蒲扇。一路还见到两种风格迥异的吴哥神兽——把守道路的是蛇神“那伽”,把守大门的是狮神“辛玛”。那伽凶神恶煞,像愤怒的眼镜蛇昂起膨胀的颈部;辛玛憨态可掬,阔嘴、凸胸、翘臀,似乎是来搞笑的。

我踏上高台穿过内城门,走进十字王台浴池,吴哥窟的壮美展现眼前——千年侵蚀,它显得更加肃穆。吴哥窟只剩黑白灰三色:黑是雨水自上而下的侵蚀;白是苔藓自下而上的侵蚀;灰是建造它的灰砂岩本来面目——这倒更符合它王陵的气质:王在世,它是神的“居所”;王死后,它是王的“居所”。看不尽的是墙壁、回廊、地台、门楣、窗棂上的繁杂浮雕:袒胸露乳的阿普沙拉仙女、骑象征战的国王、投矛弯弓的士兵,诉说神的故事、王的历史、民的生活,构成一部部吴哥王朝的“视觉史诗”。吴哥窟从外到内,有三层由低到高的须弥台,上有三重由大到小的回廊。到最里层须弥台高十余米呈60度,台阶仅容一脚掌,登台者须用手脚并用的虔诚。四方各矗一小塔,中心点是一座65米高的中心塔。这里是整个吴哥窟的最高点、象征吴哥人心目中的“宇宙中心”须弥山——吴哥人就这样层层叠叠、块块磊磊地用巨石一路垒砌出他们信仰的最高点。

? 公元九世纪,吴哥王耶输跋摩一世围绕方圆45平方公里唯一制高点、65米高的巴肯山为中心开始建造王城。两百多年后的公元1113年,也就是中国南宋时期,弑前任国王、自己叔父,17岁登基的吴哥王苏耶跋摩二世在巴肯山以南1.5公里的平原上,举全国之力,象驮漕运,花费35年造了一座“人工巴肯山”吴哥窟——王朝所信奉的印度教保护神毗湿奴神像居须弥山中心祭坛,这是献给毗湿奴的“神殿”。它是王权意志与吴哥智慧完美结合的艺术杰作,也是吴哥王朝国力达到巅峰的标志。王相信,有了神的庇佑,兵车可入库,平原可无障。于是,190米宽的护城河不是用来御敌,仅仅是为倒影吴哥窟之美;70米长的东长廊“搅动乳海”浮雕,仅仅是镌记“众神拉大缆”的事迹。印度神话描述众神为得到长生不老甘露, 请毗湿奴主持公道,搬来曼荼罗大山作杵,捆蛇神婆苏吉作绳。代表恶的88个阿修罗在左边拉蛇头,代表善的92个德华天神在右边拉蛇尾,合力搅拌海水一千年,化海成乳。阿修罗试图哄抢甘露,毗湿奴化身阿普沙拉仙女载歌载舞魅惑阿修罗,结果长生甘露被善神得到。其中一个漏网之鱼叫罗睺的阿修罗化身善神混迹其中分得甘露,最终也被日神和月神揭发被毗湿奴斩首。罗睺身子死了,头颅却活了过来。他怒噬日神和月神,每到喉咙又掉下,这成了日蚀和月蚀的“由来”。

?

? 但毗湿奴却保护不了吴哥城。公元1177年,吴哥窟建成30年后,就被来自东南半岛东面的占婆人攻占洗劫。这催生了第二位伟大国王阇耶跋摩七世的出现。他放弃三次登上王位的机会,直到当国王的父亲和弟弟先后被叛臣杀害,占婆人再次兵临城下,他才临危受命于1181年登基,那年他已50多岁。他率军于四年后在王城南面的洞里萨湖大败占婆人,此后为吴哥王朝赢得了两百多年的和平。传世雕像中的阇耶跋摩七世慈眉善目,如同佛头。他仁让宽和,厌倦了印度教无休止的争斗,也看到了毗湿奴神的幻灭,于是举国改信佛教。1193年,在吴哥窟建成80年后,阇耶跋摩七世在巴肯山以北500米的王城中心,建造了吴哥王朝又一座伟大的寺庙。

? 它就是巴戎寺。一条条没有华盖的石柱独立,一块块巨大岩砖在废墟中倾泄成山。寺庙长长回廊雕刻了精美浮雕,其中有一块记录了洞里萨湖的战事。浮雕中部,战船甲板上的士兵向左,赤裸上身胯部裹布,高高举起长矛;甲板下的士兵向右,只露出头部,奋力划动船桨。船桨之间有大鱼、巨龟游动,有鳄鱼、水鸟噬鱼。正如元代旅行家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中描述的鱼米之乡:“至若海中之鱼,色色有之”。浮雕下部,丛林下之,有鹿奔走、鹤起舞、猴爬树;有土人捕兔、与虎相搏。浮雕上部,飘满了敌人的尸体。每一幅浮雕,都是雕刻在垒砌好的岩砖上,容不得一斧一凿闪失;每一幅浮雕,都是吴哥工匠以高超技艺留下的“绝唱”。

?

? 整座巴戎寺如同一座金字塔。围绕最高的主塔四周,渐次散布54座大大小小的副塔,代表王朝54个省。每座塔的上部都雕刻着四面佛,代表慈、悲、喜、舍。走进巴戎寺,54座四面佛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如同走进一座“目光的丛林”。我不经意间与一座一人高、触手可及的四面佛擦身而过,这竟就是最著名的一座四面佛,无数次出现在各类影像、、书籍中的柬埔寨版“蒙娜丽莎的微笑”——“吴哥的微笑”。佛头头戴华冠,耳垂巨坠;低眉颌首,嘴角微翘。直到今天,仍能从他的凝视中看到无限的慈悲。微笑的佛头,原来皆是阇耶跋摩七世的形象。象征在他的凝视下,不再有争斗。臣民内心充满喜悦;王朝到处充满喜悦——这是巴戎寺存在的意义。

? 但佛陀也保护不了吴哥城。公元1431年,来自东南半岛西面的暹罗人攻占洗劫了吴哥城,信佛的吴哥军民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尽管后来吴哥人又夺回王城,但因水淹瘟疫,吴哥人最终彻底放弃了王城,它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几百年后,曾经铲平丛林兴建的吴哥城,又还回给丛林。塔布龙寺,阇耶跋摩七世献给他母亲的寺庙,是最著名的丛林野蛮生长的乐园——数百年树龄的“蛇树”巨大的树根覆盖屋顶、钻进墙缝、包裹石像。蛇树如同一个崇尚“暴力美学”的行为艺术家,把浓稠的糨糊肆意泼洒在寺庙的每一个角落,流淌成蛇状、塔状、桥状、网状,甚至屁股状。黑白灰的寺庙从此多了一个永远抹不掉的绿色。与废墟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高高的蛇树生机勃勃缠绕寺庙,如同寺庙灵魂不灭的表达。

傍晚时分,在吴哥遗址一天的行程即将结束。一个几岁大的柬埔寨小男孩忽然登上了我们的旅游车,微笑着兜售笛子。“10元一支,10元一支”,小男孩操着不标准的汉语。有一个女游伴拿起笛子认真地看了好久,却又不买还回小男孩。小男孩悻悻下了车,丢下一句:“不买不漂亮”,引得全车人会意大笑。吴哥国王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和神的居所,日后成为了巨大的文化和旅游遗产。无数柬埔寨人熟练地周旋于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在这份“文化旅游大餐”中分一杯羹。2、3岁的孩子捡拾矿泉水瓶卖;大一点的孩子兜售吴哥窟明信片、木雕、手串、扇子等零杂;小伙子们做嘟嘟车司机,或吴哥窟导游,操着汉语、韩语、日语、法语、德语、英语、俄罗斯语为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欧洲人、俄罗斯人介绍本国的历史;金碧辉煌的饭店不会驱赶衣衫褴褛的乞讨者,她们席地坐在饭店门口向游客行乞。人们用尽一切方法为自己赢得有尊严的生活。

? 淑珊是我离开这个国度前认识的最后一个柬埔寨人。她今年16岁,是洞里萨湖叶子艇的船夫。叶子艇两头窄肚子宽,形如一片树叶。上面铺一块席子,撑一支小浆轻盈行走。在最后一天行程,我们游览了洞里萨湖。这里曾经血流成河,但如今美得像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蓝色的天空下,近处是水上民居的红色屋顶;远方水天相接,白色的云朵贴到了**的湖面,一艘艘漆得五彩斑斓的动力木船满载游客穿梭其中。洞里萨湖聚居着躲避战乱的越南难民后代,形成了水上村庄。河道就是村庄的道路,上面奔跑的是小船,道路两旁是密密麻麻的吊脚楼;村庄有商店、学校、教堂、警局,唯一一小块陆地建了寺庙。每当有游船经过,吊脚楼上、水里嬉戏的小孩都会礼貌地向你微笑和挥手。原本陆地上的森林,因湖水泛滥成为了沼泽森林,也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游船来到这里停靠后,游人会换乘叶子船进入密林深处。

我和同伴大红鹰与淑珊不期而遇了。淑姗长着一张圆脸,嘴唇干裂。耳垂戴着纯银的耳坠,扎成马尾的长发及腰。她穿着布满金色叶子图案的火红民族长衫、布满紫色圆点图案的网纹长裤。淑姗有个姐姐,两姐妹辍学在家帮忙打理水上生意。在柬埔寨农村,生了女孩是天大喜事,要敲锣打鼓绕村一圈通告,生了男孩则用屋外井水洗净布子一包偷偷抱回家。柬埔寨大部分人信佛,没有宗族传承观念,相信人生带不来死带不走。女人是家里掌事人,男人是“嫁”到女方家,要送上猪、牛等婚礼,还要苦役三年。

小艇在沼泽森林滑行,没有一丝声响。树林枝桠交织如网。午后阳光透过树冠洒落,枝桠的阴影在水面交织如网,人包围在一张无限的网中穿行。阳光也洒落在淑姗的脸上,我和大红鹰忽然觉得这是不能错过的镜头,于是用不利索的英语对淑姗说:“susan,smile”。船头的淑姗扭过头,展露微笑——淑姗的微笑与交织如网的树林定格成一幅绝妙的风景。同伴的小艇陆续跟了上来,一位大妈船夫突然扬起歌喉,悠长的柬埔寨民歌在整个林子回荡——这是个“会唱歌”的树林。

? 我终于要告别淑姗。上船后,她又接了下一拨游客,身影慢慢消失在交织如网的树林中。但淑姗的微笑还在眼前。

淑姗的微笑,就是跌落凡间的“吴哥的微笑”。

德国有哪些旅游名胜

匈奴的历史(1)

匈奴的历史(1)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当提起“亚洲人”这个字眼儿时,容易想到一种“正 统”的黄种人形象,他们身材中等偏矮,毛发稀疏,肤色浅黄,细长眼睛,眉脊不 很突出,鼻梁比较直但不高。这是一种典型的东北亚人的形象,主要分布在中国北 方、朝鲜和日本。我们认为这才是“纯正的”黄种人。亚洲的历史和文化主要是他 们的历史和文化,是他们创造了亚洲,使亚洲具有了“亚洲”的含义。其他亚洲人 则是在体质和文化两个方面被杂化了的。西亚人被印欧人种杂化了,南亚人则被尼 格罗人种杂化了。我们容易把这种正统的亚洲人与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精耕细作 的农业,和温和含蓄的性格联系起来。他们身材不健美,肌肉不发达,尽管可能会 有很多高身材的个体类型,但一般并不粗壮。无论在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还是体质 方面,他们都显得过于纤细了,似乎是被一种早熟的文明过于浸染了。亚洲的直观 意象中似乎有阴性的特点。 应该说这是一种不全面的,或不准确的印象。亚洲的纤细和阴性特点可能来自 于大陆型的气候,以及由之所决定的农业生产方式。事实上真正的北亚人是游牧民 族,他们从来就不是我们这种温和含蓄的、过于文明的和有点阴性的“亚洲人”。 他们是一些骠悍的、好挑衅的、有血性的民族。尽管他们没有发展出精细的农业文 化,但从来就不比我们缺少智慧。普通的西洋人和西方人类学家把亚洲人的代表定 位于蒙古人,这多少令我们这些所谓“正统的”亚洲人不解。如果我们了解一些西 方的历史,就不会对此感到诧异。要知道北亚草原游牧民族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实在 是太深刻了,说刻骨铭心也不为过。他们所说的那种蒙古人无论在是前文明时期, 还是有记载的历史时期,都曾大规模地向西方迁移,或干脆就是侵略和扫荡。北亚 人善于远征,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他们已经广泛地分布于欧亚大陆。西欧的拉普人和 北极的埃斯基摩人,以及芬-乌戈尔语族,欧洲中部的匈牙利和保加利亚,欧亚之 际的土尔其,俄罗斯人的蒙古脸型和文化特质,都是他们活动的结果。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北亚草原民族对西方的军事入侵有过四次。第一次 是匈奴人的西迁;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标志着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历史的滥觞;第四 次则是蒙古人的远征。在这里面,第一次和第四次都与中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最令欧洲人记忆犹新的梦魇是蒙古人对世界的征伐。我们中国人对十三世纪蒙古人 的征战并不陌生。成吉思汗的雄心壮志导致了在中国历史编年表上插入了一个元代, 这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汉人的先进的军事技术 和科学使得蒙古人的远征势如破竹,他们对于西方人的军事优势不亚于海湾战争的 美国之于伊拉克。尽管他们的文明启蒙要晚于我们汉人,但蒙古人绝不缺乏智慧。 成吉思汗从来就不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草莽英雄。是蒙古人首开把系统工程的 思想运用于战争的先河。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系统工程的思想,这样庞大 的远征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可靠的后勤保障体系,在当时独一无二的、由汉人指 挥的工程兵部队,先进的军事工具和通信手段,周密的战役计划,再加上他们天生 的勇猛骠悍,以及在物质享受方面的单调与落后,使得他们得以如飓风般驰骋欧亚大陆。这是一次真正的蒙古飓风,令西方人至今耿耿于怀的“黄祸”。尽管蒙古人的征伐如此规模巨大,我认为在西征欧罗巴的亚洲黄种人里面,当 数匈奴人的西迁最具悲壮的诗意,并且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不论西洋人是否 愿意接受这样的观点,事实上是匈奴人促成了欧洲历史发展的转折。他们把丛林里 的日尔曼蛮子推上了历史舞台,并与后者一起如摧枯拉朽般地结束了罗马人的时代。 帝国的历史消失了,多元化的封建国家政治开始了,一个几乎延续至今的欧洲国家 的主要划分格局形成了。最后一个匈奴王阿提拉被罗马人和日尔曼人一致地称为“ 上帝之鞭”,表达了欧洲的恐惧和无奈。然而不要忘了,恰恰是匈奴人挥起了欧洲 历史战车转向的第一鞭,这才是名附其实的上帝之鞭。匈奴人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 大的帝国,但他们的帝国是短命的。他们在欧洲的史命似乎仅是促成历史的转折。 当这个转折完成后,他们的帝国就瓦解了,甚至整个民族也消化在欧洲的历史和文 化当中,不复出现了。西迁欧洲的匈奴人的故事是极富戏剧性的,这个民族在生命 最辉煌的当口结束了自己,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传说。在西方人的词汇里,匈奴人是极端凶恶的人的代名词。在二战时,希特勒的德 国兵被称为匈奴人。然而,在当年匈奴人曾经统治过的土地上,人们仍然敬仰和怀 念阿提拉的英雄气概。至今在匈牙利和土耳其,阿提拉仍然是男孩子们用的名字, 甚至有人自称是阿提拉的后代。匈奴人还给欧洲留下了另一件东西。阿提拉在征伐 高卢失败(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失败)之后,于次年攻掠意大利的阿奎利亚。一些 农人和渔民(被称为威尼提人)为了躲避战争,来到了亚德里亚海滨的一片充满沼 泽的半岛。历经数百年的经营,他们在这里建立起了一座欧洲最美丽、发达的城邦, 这就是后来的威尼斯共和国。我们中国人对于匈奴人并不陌生,他们是在蒙古高原活动的一个北方游牧民族, 在历史上也称为胡人。从有记载的编年史开始就一直有他们的踪迹。在殷商时期他 们曾被称为鬼方、犬戎等等。中国古人认为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炎黄的子孙,是被 殷人驱赶到北方的夏人的后裔。据《史记·匈奴列传》云:“匈奴其先祖夏后之苗 裔也”。《山海经·大荒北经》则称:犬戎与夏族同祖,皆出于黄帝。从春秋开始, 直到东汉、乃至五胡十六国的时期,匈奴人不断南下骚扰。东汉光武建武二十四年 (BC48年),有小部分匈奴人,大约五千户,分裂出来归附了汉朝,他们被称为南 匈奴。留下的大部匈奴人,也就是北匈奴,在东汉帝国的打击下,于AC89年败走西 方。这些西迁的匈奴人为了维持他们的民族的完整,在里海一带的大草原上奋斗了 二百多年,以求寻找新的家园。在四世纪下半叶时(公元360年),他们的势力 骤然爆发了。在一个叫做巴兰姆巴尔(Balambir)的王的领导下,匈奴人进入了阿兰 人的领土,这是一个位于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的强大的王国,属于突厥系游牧民族。 匈奴人在顿河沿岸大败阿兰人的联军,杀死了阿兰国王,并通过条约束缚和武力威 胁把阿兰军队纳为自己的同盟。匈奴人紧接着开始继续向西,他们的下一个征伐对 象是东哥特人。从这时开始,这个民族的最辉煌的一幕就拉开了。我不否认我本人十分偏爱这一段历史。当我第一次知道了阿提拉的伟业时,我 就被这些匈奴人迷住了。他们的历史作用,他们那充满戏剧色彩的命运,他们出色 的军事和外交天才,以及他们作为一个真正的东方民族——准确地说是炎黄后裔的 一支——在西方世界所留下的影响,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应该说他们唤起了我的一 种情感。如果这种情感能传达给读者,那么我将感到非常满足。本文将要讲述的就 是匈奴人在欧洲的一些事迹。 当匈奴人进入欧洲时,他们离开他们传统的家园已经有两百多年了。而在这以 前,除了中国的史书,关于他们的记载很少,特别是他们从中国北方向西迁徒的经 历更是鲜为人知。大体上我们可以知道,北匈奴西迁途中经过康居、大宛、鄯善等 等西域诸国。这些国家过去曾遭受匈奴的征服和奴役,因而对于他们的过境没有给 予欢迎,反而乘其落魄之际进行报复。匈奴因此不得不继续西迁,寻找新的生存家 园,其间他们在中亚地区停留了大约两百多年的时间。最后一次离开时,匈奴人把 老弱留在当地,选精壮继续西征。一些欧洲的历史学家认为他们在文化上甚少成就,他们只是一支生活在马背上 的,有着不寻常的军事天才的游牧民族。在罗马史家马西里那斯笔下他们是一群不 知使用火,不懂欣赏美味,吃任何动物的肉和草根的野人。这显然含有相当的歪曲 和误解的成份。匈奴人的社会组织方式是军事部落联盟。他们长于征战,有着极强 的作战机动性。他们善于骑射,善于佯作后退诱惑敌人,然后迂回包抄。他们可以 根据远方马匹奔跑掀起的烟,判知敌方人数的多少。据认为有些马具是他们发明 的,比如骑马用的脚蹬子。有人认为他们由于长途的迁徙,所经历的地域和民族也很多,所以在体质上变 化非常大。但是据西方古代史籍对阿提拉形象的描述,可以看出具有典型的黄种人 特征。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匈奴人在西迁途中收编了一些其他的种族作为自己的同 盟。两三百年间这些外族人与匈奴人有不同程度的混血,而后来的匈奴人实际上混 杂了多种不同的成份,但在民族文化特征和民族心理上都认同自己为匈奴人。匈奴人打败了阿兰人之后,曾暂时安置在顿河草原一带。在匈奴人联盟的西面, 还有两个日尔曼人的部落联盟:一个是第聂伯河以西至德涅斯河以东的东哥特人联 盟(Ostrogoth),另一个是德涅斯河以西至喀尔巴阡山之间的西哥特人( Visigoth) 联盟。在西哥特人联盟的西南方,就是罗马帝国的领土。罗马帝国在征服了高卢之 后,在北方主要是与日尔曼人为邻。最初多是罗马人向日尔曼人地区进行扩张和掠 夺。到三世纪以后,帝国日趋衰落,边防松驰,各日尔曼蛮族部落不断蚕食渗透。 当时的局势有些类似于同时期中国的“五胡乱中华”。这些日尔曼蛮族部落后来向 罗马帝国展开了全线进攻,最终成为帝国的征服者。在罗马帝国的时代,日尔曼人由于文化上的落后而被称为蛮族。当时的日尔曼 人住在森林里,他们基本上以打猎为生,衣兽皮,食兽肉,住草棚,无文字,无礼 仪。他们从来不洗浴,身上奇臭,文明人见了唯恐避之不及,当时的罗马人诅咒说 “不要让我遇见一个日尔曼人”。日尔曼人身材高大,碧目白肤,头发金红,身体 极壮,小孩子象动物一样不加看顾地放敞着养大,妇女常干很重的体力劳动。日尔 曼人的部落组织是原始军事部落联盟,首领同时也是最高军事长官。日尔曼人部落 间长年打仗,所有男子都是战士。他们的马很矮小,主要用于骑乘而不是打仗。一 旦与敌人对阵时他们就从马上跳下来,用一种短剑与敌人博斗,这时他们的马会很 听话地站立不动。与匈奴人相比,日尔曼人的生存条件要好得多。他们有森林和适 于耕种的土地,而匈奴人则长期生活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北方大草原上。公元375年,匈奴人在他们的老王巴兰姆巴尔的带领下,开始大举向东哥特 人的领地进攻,拉开了中古欧洲史上持续了两百多年的民族大迁徒的序幕。东哥特 人从没有见过骑马作战,从没有见过如此迅猛的攻势。在匈奴人排山倒海般的打击 下,东哥特王由于无法保住家园而引疚自尽,他的臣民落花流水似地向西逃窜直至 多瑙河边。这些惊恐万状的日尔曼蛮子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他们沿途打击所经 过的西哥特人部落,把他们连根拔起,驱赶到更向西的地方。西哥特人在逃窜的同 时又打击近邻的各日尔曼部落,这使得恐惧很快也蔓延到了汪达尔人、苏维汇人、 勃艮第人、阿拉曼尼人、法兰克人和萨克森人。这就象一种连锁反应,匈奴人的进 攻几乎把所有的日尔曼部落都给驱动了起来。毫无疑问,匈奴人的军事能力超过了当时所有的日尔曼蛮族和罗马人。罗马史 家对此有生动的描述。匈奴人作战时总要发出混乱的震天呐喊。他们有时会排成规 则的纵列,而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作战是毫无规矩的。匈奴人的作战机动性异乎寻常, 他们会时而忽然间四散开来,时而极其迅速地集中到一起,形成一个松散的阵列。 他们会在原野上风驰电掣般地狂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过敌人的营垒,使敌人 在未得喘息之际就遭到了袭击。匈奴人优良的骑射技能使得他们能够远距离作战。 近距搏斗时,他们根本不顾及自身的安全,而当敌人企图躲避他们的利剑时,他们 就扔出一张网把敌人套住,使其动弹不得。在匈奴人的压力下,所有这些日尔曼人蜂涌逃向西方,以期定居在罗马帝国境 内寻求庇护。西哥特人后来经罗马皇帝瓦伦斯的允许,越过多瑙河进入帝国境内的 色雷斯方避难。来避难的西哥特人数量非常之多,以至于负责统计人数的罗马官 员根本无法计数,数到二十万以后就失去控制了。如此之多的西哥特人蜂涌而入, 对罗马帝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安的因素。但管理这些西哥特人的罗马官员却犯了一 个极大的错误。他们趁机肆意役使和侮辱这些日尔曼蛮子,最终迫使他们奋起反抗。 公元378年,西哥特人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的阿德里亚堡大败前来镇压的罗马军队, 皇帝瓦伦斯本人也被打死。以后罗马大将狄奥多西勉强镇压了这次起义,其代价是 允许西哥特人以同盟者的资格居住在巴尔干半岛西部。狄奥多西后来成了罗马皇帝, 临终前将罗马分为东西二部,遗赠给他的两个儿子。这样,自公元395年开始, 就有了两个独立的东西罗马帝国之分。西罗马首都仍然是罗马城,东罗马则建都于 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自公元285年始实行过分治,但在312年又由君士坦丁 大帝恢复了统一)。日尔曼人是一些野性十足、不甘寂寞的蛮子,他们也是真正的战士。象匈奴人 一样,作为一个落后的蛮族,他们除了酗酒对于生活上的享受所知甚少。因此与罗 马人相比,他们花很少的代价就能达到很高的战斗力。日尔曼人被从森林里驱赶出 来以后,不可能再营他们过去习惯的生活方式,而变成了真正的强盗和征服者。他 们肆行于罗马帝国的版图,尤以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为甚。西哥特人一直征战于高 卢、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公元396年西哥特王阿拉里克攻陷雅典,大肆 洗劫而去。公元401年西哥特人入侵意大利,410年焚掠罗马,使这座圣城第 一次被攻陷。汪达尔人于455年再次攻人罗马,大肆洗劫破坏,损失异常惨重, 糟蹋破坏文明成果的汪达尔主义由此而得名。在前后只有几十年的时间里,一些日 尔曼人的王国相继在帝国境内建立了起来。西哥特人于416年占领并建国于西班 牙。法兰克人于418年占领了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汪达人于429年进入 北非,于439年占领并建都于迦太基。 在日尔曼人的这些征战中,匈奴人很少参与其中拌演一个显著的角色。在给予 欧洲的第一次沉重打击之后,他们停留在多瑙河沿岸一带,以大匈牙利平原(当时 称潘诺尼亚)一带为中心,在中欧地区建立了一个匈奴帝国。东哥特人在这期间被 迫加入了匈奴人的联盟,使其力量得到加强。他们也曾与西哥特人一起讨伐罗马 人。395年他们曾越过多瑙河,在反抗罗马人的战役中凑过热闹;410年攻陷 罗马城的战役中也有他们的份。但在长达五十年的时间内,他们基本上是作为罗马 人的同盟军而占有他们的位置。作为一种回报,从420年开始,东罗马帝国每年 要供给他们一定的俸禄。到432年狄奥多修斯(Theodosius)一世执政时期,匈奴 人的力量显著地增强了,以至于匈奴王罗阿斯(Roas),又称鲁吉拉斯(Rugilas),迫 使东罗马每年交纳一大笔供俸,这实质上已经变成了纳贡。这种令人尴尬的关系一 直持续到匈奴人多次威胁要直接介入帝国的内部事务时为止。 匈奴人力量的决定性的崛起是自阿提拉(Attila,406-453)登基成为匈奴帝国的 王之后。公元433年,27岁的阿提拉与他的兄弟布来达(Bleda) 一同从他们的 叔父罗阿斯手中继承了帝国的王位。436年,阿提拉无情地谋杀了他的胞兄,独 自君临帝国。与他的前辈们相比,阿提拉更具有雄心壮志,更富于侵略性,而且才 智极为超群。在历史上,阿提拉是一个极为突显的角色。阿提拉时期的匈奴帝国是 匈奴史的最后一章,也是最辉煌的一章。他使罗马人蒙羞,使日尔曼人丧胆,具有 令西人沮丧而无奈的强大力量, 以至于他和他的匈奴铁骑都被称为“上帝之鞭” (Scourge of God)。 关于阿提拉本人各方面的记载,西方史书上有过多少有些贬损,但仍不失生动 具体的描写。阿提拉年青时作战勇猛,登基之后则更主要地是依靠他的头脑,而不 是他武功,完成了对北方的征服。他具有勃勃野心和高超的政治外交手腕,而且为 人狡猾、残忍。作为匈奴王的阿提拉,他的步态和举止都显示出了一种其力量可傲 居全人类之上的自负。据传说,他曾自称拥有战神之剑,所以当部下晋见时,如若 正面直视他则必须同时后退,否则会烧坏自己的眼睛。他有一个凶猛地转动眼珠的 习惯,好象他乐于欣赏受他惊吓的人的恐惧。阿提拉在生活上崇尚简朴,却很能容 忍部下的奢侈。他的臣民对他极其敬畏,在他外出巡查的时候,凡见到他必向其欢 呼,以示服从;进出宫殿必有华盖迎送,逢宴会还有专为他谱写的赞歌。他甚至还 有罗马人赠送的私人秘书。阿提拉的长相似乎令人不敢恭维。据记载,他身材矮胖, 双肩很宽,短粗的脖子上长着一个硕大无朋的头颅,有粗硬的黑发和稀疏的胡须, 鼻子扁平,一双黑眼睛锐利而阴鸷。尽管这种描写似乎有些不太恭敬,但有一点毫 无疑问,这肯定是一个东方人的形象。这说明经过三百多年的西迁后,匈奴人并没 有被其他民族混血得失去了原来的体质特征。我们对于阿提拉时代的匈奴人的社会生活所知不多,但仍然能从一些传说中窥 见鳞爪。曾有一个东罗马官员及其随从出使匈奴帝国,他们有幸见到了阿提拉和其 他匈奴将领,甚至参加了阿提拉举行的盛宴。从他关于这段经历的罗里罗嗦的记载 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一些民俗、外交以及政治等方面情况。 这些罗马官员在途中曾遭遇暴雨和洪水,幸得附近村落匈奴人的康慨相助方能 逃生。匈奴人将他们迎进村里烤火取暖,侍以美食,安排他们休息。不仅如此,作 为表示他们的善意的一部分,匈奴人还送来好看的姑娘陪伴客人休息。由此可见, 匈奴人作为一个在当时文化上较为落后的民族,野蛮的习俗与古朴、善良的民风是 并存的。在衣、食、住等物质生活方面,匈奴人一般来说是富足的。他们有鲜食美 酒,有好看的发式;贵族衣饰华丽,甚至有巨大的浴室。但他们只有村落,而没有 城市。阿提拉的宫殿不过是一个木结构的建筑,四周围以木桩,顶端饰有尖塔。由于多年征战所涉及的地域极其广阔,匈奴人的部落里人种成份很复杂,匈奴 语、哥特语和拉丁语,或者是这些语言的混合,在这里都能通行。这位东罗马官员 在阿提王宫所在地曾遇见了一个希腊人,并与之交谈。这个希腊人原是一个俘虏, 后因作战勇猛而获得自由,并娶匈奴女子为妻,还成为了贵族的坐上宾。有趣的是 这位希腊人对于匈奴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对比和评价。他说他喜欢在这些野蛮人中生 活,在没有战争时,这里的生活是相当恬静而富足的。反过来,罗马倒应该对很多 战争带来的灾难负责。

玩遍德国风景名胜指南

1、名胜: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汇处,是柏林市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德国统一的象征。公元1753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下令修筑共有14座城门的柏林城,因此门坐西朝东,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便以国王家族的发祥地勃兰登命名。初时此门仅为一座用两根巨大的石柱支撑的简陋石门。1788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统一德意志帝国,为表庆祝,遂重建此门。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学家卡尔·歌德哈尔·阆汉斯受命承担设计与建筑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腊柱廊式城门为蓝本,设计了这座凯旋门式的城门,并于1791年竣工。重建后的城门高20米,宽65.6米,进深11米,门内有5条通道,中间的通道最宽。据史书记载,中间的通道在1918年德皇退位前仅允许皇族成员行走。门内各通道之间用巨大的砂岩条石隔开,条石的两端各饰6根高达14米、底部直径为1.70米的多立克式立柱。为使此门更辉煌壮丽,当时德国著名的雕塑家戈特弗里德·沙多又为此门顶端设计了一套青铜装饰雕像:四匹飞驰的骏马拉着一辆双轮战车,战车上站着一位背插双翅的女神,她一手执杖一手提辔,一只展翅欲飞的普鲁士飞鹰鹫立在女神手执的饰有月桂花环的权杖上。在各通道内侧的石壁上镶嵌着沙多创作的 20幅描绘古希腊神话中大力神海格拉英雄事迹的大理石浮雕画。30幅反映古希腊和平神话“和平征战”的大理石浮雕装饰在城门正面的石门楣上。此门建成之后曾被命名为“和平之门”,战车上的女神被称为“和平女神”。

勃兰登堡门

无忧宫(Sans Souci Palace)位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宫名取自法文原意“无忧”(或“莫愁”)。无忧宫及其周围的园林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1745—1757年)时期仿照法国凡尔赛宫的建筑式样建造的。整个园林占地290公顷,座落在一座沙丘上,故也有“沙丘上的宫殿”之称。无忧宫全部建筑工程前后延续了约50年之久,为德国建筑艺术的精华。无忧宫前是平行的弓形6级台阶,两侧由翠绿丛林烘托。宫殿前的大喷泉是用圆形花瓣石雕组成,四周用“火”、“水”、“土”、“空气”4个圆形花坛陪衬,花坛内塑有神像,尤以维纳斯像和水星神像造形最为精美、生动。据说,整个宫内有1000多座以希腊神话人物为题材的石刻雕像。正殿中部为半圆球形顶,两翼为长条锥脊建筑。殿正中为圆厅,门廊面对一座大喷泉。瑰丽的首相厅的天花板装潢极富想像力,四壁镶金,光彩夺目。室内多用壁画和明镜装饰,辉煌璀璨。宫的东侧有珍藏124幅名画的画廓,多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荷兰画家的名作。在无忧宫的花园内有一座六角凉亭,被称为中国茶亭。茶亭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伞状圆形屋顶、上盖碧瓦、黄金圆柱落地支撑的建筑结构。亭内桌椅完全仿造东方式样制造。亭前矗立着一只中国式香鼎。据说当年普鲁士国王常在此品茶消遣。

无忧宫

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位于德国科隆市中心的莱茵河畔。东西长144.55米,南北宽86.25米,厅高43.35米,顶柱高109米,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在一起的双尖塔,这两座 157.38米的尖塔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直插苍穹。整座建筑物全部由磨光石块砌成,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在大教堂的四周林立着无数座小尖塔,整个大教堂呈黑色,在全市所有的建筑中格外引人注目。

科隆大教堂

2、城市

杜塞尔多夫:有条“世界最长酒吧街”

德国工业发达,重中之重当数位于西部的鲁尔重工业区,杜塞尔多夫就是鲁尔的中心城市。许多日本大企业没有把欧洲总部设在巴黎、法兰克福,而选择了位于莱茵河边的杜塞尔多夫,可见这座城市环境之好。

循着莱茵河边,可见杜塞尔多夫的现在与过去。城市的标志性风景当数市政府所在地的集市广场,广场中心有一座8吨重的约翰·威廉公爵骑马铜像。别看这位18世纪的城邦君主身材矮小、外貌不佳, 但非常有艺术品位,他娶了一位富有的妻子,妻子的丰厚嫁妆供他扩建了城市,并建造歌剧院、创办美术馆,使杜塞尔多夫一跃成为德国的一大艺术中心,为今日之繁华打下了基础。

杜城的另一次扩建是在拿破仑时期。19世纪初,拿破仑兵临莱茵,他下令拆除杜塞尔多夫的城垣,改公园为大道,小城市容一改旧观。就在那时,人们修起了一条非常宽阔的大街,街道两边种下了120颗栗树,它就是今日杜城最繁华的商业大道——栗树大街,大街上会聚了众多高档购物中心和名牌专卖店,在一所名为KO的商厦里有一条名人步道,步道设计极富艺术气息,上面刻有舒曼、海涅的名字,这些名人当年都曾居住在杜城。

杜塞尔多夫值得留恋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莱茵码头乘船45分钟便可到达一个叫国王岛的小镇,这里过去曾是河中的一个小岛,由于莱茵河改道才与河岸相连,历史比杜城还要早。镇上如今还留有 1174年红胡子大帝巴巴罗萨建造的宫殿,以及一战时南丁·格尔曾经工作过的圣母医院。入夜时分,老城的酒吧街就是德国人展现啤酒文化的地方了,杜塞尔多夫的酒吧街号称“世界最长的酒吧街”,共有260多间酒吧。夜幕降临,街上满是站着喝酒聊天的人。据说去年世界杯时全城一半的人都聚集在这里。

杜塞尔多夫

德累斯顿:易北河上的“建筑殿堂”

从杜塞尔多夫乘坐“欧洲之翼”,两个小时就到达了德国东部的名城——德累斯顿。矗立在易北河畔的德累斯顿曾是19世纪欧洲最著名的城市,沿河而建的一幢幢巴洛克建筑富丽堂皇,就像一座座艺术的殿堂。历经二战的磨难,有些已经残破不堪,但透过残垣断壁依然还能看出昔日的辉煌。

德累斯顿临近中欧,历史悠久,它曾经是赫赫有名的萨克森王国所在地。由于11至15世纪这一地区矿产丰富,加上易北河上贸易往来频繁,使这座城市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当时的萨克森王子因此修建了大批宫殿、教堂,斯考威宫就是欧洲最美的巴洛克建筑之一。

有趣的是在德累斯顿市郊还有一处与中国“结缘”的地方——夏宫。夏宫的建筑仿中式风格,斗拱飞檐,曲径通幽,虽然有些仿得让人觉得滑稽,但看得出主人对东方文化情有独钟。夏宫建有一座“中国亭”,1804年会六种语言的国王John曾在这里把但丁的《神曲》译成了德文。距离捷克30多公里有一处名为“萨克森小瑞士”的地方,这里方圆400公里全是景色秀丽的砂岩地貌。德国人觉得这里像瑞士因此叫它“小瑞士”,而中国人看了一定会认为它更应该是“小张家界”。

世界上最昂贵的手表产在哪里?是德累斯顿的玻璃城表;欧洲最名贵的瓷器出自于哪儿?是有着交叉蓝剑标志的迈森瓷器,迈森小镇就位于德累斯顿附近,而至于大众汽车最新的工厂在哪里?你也能在德累斯顿一窥其真容。

德累斯顿

柏林:一墙抚今追昔

乘坐欧洲城际快车是非常舒适的享受, 这种享受从德累斯顿至柏林的列车上就能体会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柏林墙的轰然而倒结束了一段历史,也让不少人失去了对柏林的兴趣。从1993年起,东、西柏林旅游局整合成一家,新的柏林要向人们展现大都市蓬勃建设的景象,友人把它比作”欧洲惟一的都市工地“。

现在的柏林每天都要举办1500个大小活动;柏林将荟萃各种风格的建筑;1/3的城市要变成陆地和水域;欧洲最摩登的酒店也将建在柏林,而同档次的酒店在欧洲是最便宜的

德国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柏林,震惊世界的国会纵火案的发生地——德国国会大厦,屋顶已被改建成透明的玻璃圆顶,游客不仅可以上去就餐,还可以透过玻璃看到议员们在下面开会。柏林墙今已不在,但柏林政府特意保留了一段两公里长的墙供游人观光和纪念,并请艺术家用各种形式的绘画喷涂于墙壁之上。为了纪念那段历史,柏林人还把原先东西两道墙的开阔地带向全世界招标修建了现代化的波茨坦广场,总投资近400亿欧元,建有最现代化的剧院、影院、酒店、赌场和索尼欧洲总部,据说这里每平方米的售价已高达1万欧元。除了这些,柏林的贝加蒙博物馆不能不看,该博物馆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以上就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关于兵临尖塔的相关知识,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