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游戏攻略游戏攻略

MSZ-006-3B(MSZ-006-3BZ高达·3B型)

文登游戏网2023-11-23 13:07:03游戏攻略1人已围观

简介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MSZ-006-3B(MSZ-006-3BZ高达·3B型)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钢普拉的系列分别

2.光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MSZ-006-3B(MSZ-006-3BZ高达·3B型)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钢普拉的系列分别
2.光束武器的分类
3.ZZ高达的机体介绍
4.高达动漫里哪一部是在海上两个机器合体而不是几个配件合体,合体了主仓室里还能坐下两个人,谢谢回答哦

MSZ-006-3B(MSZ-006-3BZ高达·3B型)

钢普拉的系列分别

作品系列别

顾名思义即是以作品系列来分别,而不是用开模型式来分别,因此早期的作品系列不属于任一版本的模子。 例如高达 SENTINEL、高达 F90、SILHOUETTE FORMULA 91等。而OVA版的开模比例也较为固定,并未有特殊比例的模型。TV系列则是有其他比例的模型。

First Grade(FG)

1999年,为纪念高达诞生20周年,而产生此版本。此版本模型承袭了当时1:144比例的单色成形及价格(300圆),但是外形设计参考了PERFECT GRADE,达成低价位却不失品质的高级模。

此系列的构造简单,组合简便,其客源也包含了低年龄层及模型初学者;但此模亦为受到专业模型师用来施以大型改造的优秀模子。

2007年10月,新作品《机动战士高达00》所登场之4架主要机体亦被FG化后上市。而这批的FG GUNPLA的可动关节有所增加,连肘、膝部关节也可活动。

High Grade(HG)

1990年3月,为了纪念GUNPLA发售10周年,于是集结了当时最先进的制模技术(up.to.date),而诞生了High Grade系列。

当时担任造型设定者为知名的大河原邦男氏。并限定比例为1/144。HG划时代地使用了连动球型关节、免上胶卡准、多色成型技术,以及可变式系统,令模型外观和可动性都大大改善。

当时所HG化之机体为高达、高达 MK-2、Z 高达、ZZ 高达 4机,价格带居于1000~1500圆之间。之后由于开模的特殊金型劣化之因素,于2001年5月之HGUC版本之RX-78-2 高达发售之后,HG版本的高达便正式宣告停产,因此HG版钢弹已成为GUNPLA史上第一架,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正式绝版的模组。

另外,自机动战士V 高达起的电视动画,所发售的1/100模型也被冠以HG。

High Grade Universal Century(HGUC)

顾名思义,此系列只限定于宇宙世纪中出现的MOBLIE SUIT,此系列亦继承了HG之组合步骤、涂装范围减少的特色。 价格方面,由于开模技术的成长,较之前的1/144来得高价但整体品质却比HG略高,且有部分机体拥有了简单的内构。而近年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但部分新开模的商品,例如高达试作2号机Physalis、Hazel在内部构成、可动性等方面都有相当出色的结构。

HGUC的特点在于重视收藏性,因此机体设定者以角木肇氏来担当,并将比例统一为1:144,一般价格在1000-1800日圆。 但是拥有特别设定,使得价格跳脱此范围的机体亦不乏存在。

28厘米的PSYCO 高达之定价为5250圆

包含炮身,机体全长达到1米长之高达试作3号机Dendrobium之含税定价为29400圆,同时也是目前为止最大级之GUNPLA。

HG MECHANICS

如果1/144或是1/100的比例仍是相当巨大的机体,即将之1/550比例商品化的系列。 2001至2002年间,此系列总共推出3款机体,分别为:高达试作3号机Dendrobium、Neue Ziel、VAL-VALO。

SEED HG

HG系列的分支,专门推出C.E.纪元中的机体。

由于HG系列即代表着高价位的1/144系列,因此和低价的系列(COLLECTION SERIES)相较,可动部分也随之增加,并包含了变形机构。

而此系列包含了所有高达 SEED系列作,因此商品数目达到58种之多,和HCUC并列为人气系列之一。但有此一说为此系列是近年来BANDAI新技术的测试品。

SEED HG系列的一般价格在1000-1600日圆,但一些较特别的机体如编号38及40号的“晓”为2400日圆。

HG Gundam OO

《机动战士高达00》除了FG外,亦有发售1/144的HG、1/100的系列(没挂HG)和一款1/60系列(Exia)。HG系列的一般价格在1000-3000日圆之间,也有一些例外,比如GN ARMS + Exia的模型,售价为5500日圆。2009年7月预定发售00系列的第一款MG -- EXIA。

Real Grade(RG)

Real Grade 真实系高达模型,内含简单骨架,为庆祝ガンプラ(GunPla,即高达模型﹞30周年,Bandai在2010年推出全新RG系列模型。据知这款1:144的模型,将拥将拥有很高的精细度和完美的分色,其讲求「真实感」,可更忠实地摆出各出POSE,但是,RG其缺点是模型的材料欠坚固,容易破碎。

目前RG产品阵容:

1、RX-78-2 高达

2、MS-06S 夏亚专用扎古

3、GAT-X105 空战型强袭高达

4、MS-06F 扎古量产型

5、ZGMF-X10A 自由高达

6、FX-550 空中霸王+强袭高达用剑装/炮装背包

7、RX-178 高达Mk-II 泰坦斯(俗称黑兔)

8、RX-178 高达Mk-II 奥古(俗称白兔)

9、ZGMF-X09A 正义高达

10、MSZ-006 Z高达

11、ZGMF-X42S 命运高达

12、RX-78 GP01 高达试作一号机陆战型

13、RX-78 GP01Fb 高达试作一号机全方位推进型

14、ZGMF-X20A 强袭自由高达

15.GN-001 高达能天使

16MSM-07S 夏亚专用魔蟹

17 XXXG-00W0 飞翼零式高达改

18 GN-0000 00高达

RE/100(reborn-one hundred)

万代于2014年推出的新系列拼装模型。机体较为冷门,结构简练,内无骨架,类似于早年的TV系列。也可以看做是1/100HG系列的复活,其中有旧套件的再版,也有部分使用新套件。

玩家对于RE系列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认为此系列实为炒冷饭之举,另一方面则认为是冷门党的福音

Master Grade(MG)

1995年夏,MASTER GRADE作为“GUNPLA15周年纪念企画”而诞生,商品主要企画协力为知名杂志HOBBY JAPAN以及知名职业模型师MAX渡边。当时配合著“制作究极的GUNPLA吧”为口号(直到PG出现并取代),自始至今令所有Gundam爱好者为之疯狂。

MG最初的发展理念是:以1/100的比例,配合著最新技术,同时追求着高度的可动范围及拥有帅气的POSE,初学者亦能简单上手,不需施以任何涂装即能拥有相当高的完成度。也因此MG系列曾被评为“最容易制作的高达模型”。

MG的最大特色就是,使用相同的部分零件,使用于不同的机体上面,以达成机体相连性的目的,亦或开发出不同的机体。最佳的例子即是当时尚未在任何映像作品中出现的机体-RGM-79Q(GM QUEL),其零件流用自RGM-79N及RX-78 NT1;以及MG发售初期的所有MS-06ZAKU系列均有同样的零组件。

此外,MG化的机体也非常的多元,不只仅限于Gundam部分,其他系列的机体也有受到MG化;不只是拥有高度人气的机体,相对的拥有高度设定的机体及名机体也都在MG化的计划范围之中。

随着开模技术的进步,MG的组件完成度也跟着提升,同样一架机体亦不排斥重新开模。最显著的例子即为RX-78,至目前为止 已开出Ver1.0、Ver1.5、Ver.Ka、PERFECT Gundam未装甲版、Ver.OYW、Ver.2.0等6种模子。

MG第100号? Gundam,亦为史上第一个拥有人类以外(牛)附属佩件的GUNPLA。

Perfect Grade(PG)

1998年底,配合著高达20周年的“Gundam BIGBANG PROJECT”以及“GUNPLA诞生20周年”,PG 高达因此诞生。

事实上,PG系列第一弹为1997年12月12日发售的“EVANGELION初号机”。而早在1998年夏,PG版的高达即已传出风声。在98年11月号的HOBBY JAPAN里即刊载了试做品的所有机密。

1998年底PG 高达的发售,其实是很突然的。因为在正式发售之前,日本国内几乎所有的情报志,以及已经配发出给小卖店做为宣传的立体海报上所显示的PG 高达,和正式发售的版本是略有不同的。这或许正是说明了其改版仓促。

PG系列的设计跳脱出原先映像作品的设计,率先以现实的角度来设计出高达模型。而PG所要求的目标,不止是“究极的高达模型”取代了MASTER GRADE,更以“究极的塑胶组合模型”为口号。并将比例设定在1:60。

PG对象年龄在15岁之上,定价为12000圆以上。虽然有着精密的设计及使用LED灯泡等金属零件,但是仔细的组合说明书可是能让模型初学者也能组装。而零组件数目之多,高达拥有超过600个零组件、Z 高达超过900个、高达试作1号机更是超过1200个。

HYPER HYBRID MODEL(HY2M系列)

面向高级模型爱好者的系列,一般都是价格昂贵的限量发售的超大比例模型,如1:24的RX-78-2 高达、1:12的MS-06S ZAKU II等。最新的HY2M模型为限量发售1000台,1:12比例的RX-78-2高达,高度达到1.5米之巨。价格也是达到了惊人的35万日元的高度。

HY2M模型除了和PG一样有电光部件外,有的还带有发声部件,可以通电发出如武器开火、机体启动的声音。而大量使用的金属部件也令可动性相当出色。

SD系列

从SD 高达动画播出时开始推出的Q版机动战士模型。曾经发售过元祖系列、BB战士系列、SD高达G世纪Zero系列等。现在还在发售中的只有BB战士系列(包括SD战国传系列)。价格一般在500日元上下。

BB战士系列

从80年代末便开始推出的一个长寿系列模型,最初是单纯的原作机体Q版化,后来又从中衍生出将SD机体战国化的SD武者顽驮无系列模型。

从1998年起,BB战士系列进行了改版,除武者顽驮无系列继续推出外,正统系列也应用新技术进行了改良,并在包装上加上了“SD Gundam GENERATION-ZERO”的LOGO,新的BB战士在头身比例上由过去的2.5头身变为3头身,不仅分色进一步加强,而且一部分也开始拥有了内构。后来由于SD Gundam GENERATION-ZERO分化出了另一个SD模型系列,BB战士改为“SD Gundam G GENERATION-F”。2002年起,BB战士系列又重新开始使用有腿部的设计,此时开始包装LOGO变为“SD Gundam G GENERATION NEO”直到2004年的第264号GAT-X207 Blitz变为“SD Gundam G GENERATION SEED”为止。而2005年开始推出的SEED Destiny系列的BB战士停止使用SD Gundam G GENERATION标识。

G世纪ZERO 系列

随着BB战士的改版,1999年起继续使用旧BB战士的2.5头身风格的SD高达G世纪ZERO系列开始发售,这个系列中最初的一部分产品均是早期BB战士的复刻版,所以无论是结构还是分色素质都比较低下,后期也开始运用新技术推出了早期BB战士中所不包含的机体,但头身比例依旧为2.5头身。所以G世纪ZERO系列的“身材”与BB战士相比显得更Q一些。

光束武器的分类

U.C.0086年,RMS-099/MSA-099 Rick Dias(γ Gundam)开发完毕。与此同时,作为开发商的A.E.公司与A.E.U.G.进一步加强合作,开展名为VMsAWrs(Variable Mobile-suit And Wave-rider system,战术可变MS与WR系统)的高性能次世代MS开发计划,而最为人熟知的名称应该是,『Zeta计划』。面对需求方这个高要求,A.E.公司靠着其统合起来的技术团队,草拟出了一个可变MS方案,名为MSN-001 δ Gundam。但因为其传统的半可动半硬壳结构强度不足,致使胎死腹中。计划的转机出现在U.C.0087年3月2日,A.E.U.G于L3 SIDE7 Gryps强夺了试验的RX-178 Gundam Mk-Ⅱ!AE公司在得到了代表当时Titans最高技术力特别是可动骨架(Movable Frame)技术后,终于能够继续技术验证机的建造。

其后,根据δ Gundam修改的非可变高性能MS:其带着的可变平衡翼MSN-00100 HyaKuShiKi下线。在这同时,2台可变验证机MSA-005 Methuss也下线,标示着可动骨架技术的巨大潜力。不过,MSA-005 Methuss的MA形态也只是宇宙战斗机等级,并不具备大气圈内运用的能力,甚至乎之后生产的3台正式原型机MSZ-006X,也依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夺过来的RX-178 Gundam Mk-Ⅱ被赋予的任务又多了一个:在实战中使用大气圈突入验证机Flying Armor,并收集相关资料。

U.C.0087年5月11日,由卡缪·维丹(Kamille Bidan)驾驶的白色RX-178 Gundam Mk-Ⅱ搭乘着FXA-00 Flying Armor 1号机突入了大气圈,随后Flying Armor作为S.F.S.(Sub-Flight System)带着Gundam Mk-Ⅱ投入到进攻扎布罗(Jaburo)的战斗中去。Flying Armor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这也给整个Zeta计划技术团队打了支强心针。只是,这个团队之后又陷入了一个瓶颈:要保持MS形态变形到MA形态后的表面整体性,要保持Flying Armor的外形和应用材料。否则,计划中的MSZ-006将会是一台背部挂载着Flying Armor的简易可变MS。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RX-178 Gundam Mk-Ⅱ驾驶员卡缪·毕丹(Kamille Bidan)正是联邦技术士官富兰克林·毕丹(Franklin·Bidan)和希尔达 毕丹(Hilda Bidan)之子,这个年轻人拥有一定的工程师基础。也正是这个年轻人,提出了让整个『Z』团队豁然开朗的建议:将Flying Armor左右分开,再从MS的“肋”下合并;使用盾牌作为整流罩;利用可动部件和空隙将MS部分零件都移开或收纳;集中推进系统并统一方向。这位年轻人敢于向整个『Zeta计划』的开发团队提出实际的建议,在外人看来这无疑是对长久从事这行业的工程师们发出挑战。只不过,他们接纳了这些建议!

同时,AE发电机引擎开发部的拉埃鲁博士新设计小型发电机,体积是现有发电机的一半,但却能发挥相当于正常发电机70%的性能,从而解决了出力问题

这种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刚过1000KW,关注其大小的格鲁克博士在将胴体部分设计为拥有足够强度的情况下在胴体外配置发电机.小型发电机的低输出功率可以通过配置多台小型发电机来解决.以此方案为基础对自动结构进行了改进----在两腿并列安装发电机,在胴体内安装超小型发电机.因此产生了史无前例的构造.但是Z高达内部搭载了3台发电机,难以同时产生平衡的功率.一直以来AE制的MS多数使用单引擎发电机,所以在并列装配发电机方面很少拥有技术专利.这次原因在于:动力管制系统对于MS/MA形态的各种姿态的处理能力低下从而造成各发电机之间,特别是两腿间的发电机输出功率不平衡,最坏时回产生两倍的差异.腿部的发电机的输出功率直接关系到MA形态做为主推进器的腿部推进器的推力,如果不进行修改,将会影响到MA巡航状态的稳定性.然而腿部发电机在进行单体测试时发挥了稳定的功率,因而问题出在同步率管理计算机.所以A.E电子社召集了拥有使几台发电机同时进行稳定输出的技师.采用了具有2基的小型核熔炉的核心飞行系统并搭载了能够进行统合处理的新型计算机,成功的将左右发电机的输出差控制在0.01%以内

在中和了高达MK-2的自动结构数据和进行了单机突入大气层的电子试验之后,终于完成了Z设计图纸.这份图纸送到负责人手上时是截止计划的前一天.实际上,这份设计图纸从头到尾只用了1周的时间(高层要求他们在两周以内完成Z高达的基本设计,最初的一周就因为胴体结构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无法展开工作).

当时,A.E.公司也正好“研制”出高生产性高刚度却又轻质的“高达尼姆合金γ”,配合上新获得的“可动骨架(Movable Frame)”技术,再加上月面企业联合和A.E.U.G.的鼎力支持。毫无悬念地,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Zeta计划,进展顺利。计划中的旗舰机于U.C.0088年初迅速定型,编号MSZ-006,代号Zeta Gundam。

此后.开展了辅佐各部推进器和火器管制、各形态/领域内的基本控制的OS的调整.虽然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计划本身发展顺利,7月上旬,在冯布拉文工厂完成了Z高达.大约进行了1个月的测试后,8月上旬投入战线.

Zeta Gundam头部采用了MSN-00100 HyaKuShiKi与MSZ-006X 1号机相近外形设计。由于空间结构要最大化地利用,所以头部设计得相当紧凑。A.E.公司早在『Zeta计划』初期便确立了一系列相关装备的开发,例如A.E.公司自产的紧凑型60mm转管炮,非常符合Zeta Gundam的设计概念,毫无疑问地给搬上了这个平台。除了两门60mm火神炮外,头部内装机体用的管制系统,Gundam型的特征双目取景器,头冠式前后主感测器和一对双V字形天线。顺带一提,V字天线还有折叠功能。

至于整个躯干设计(编号MSZ-006-PI Serial00005)则由于可动骨架技术的导入,是全身最多可动部位的地方。不但骨架配置上高度模块化,再加上使用轻质的高达尼姆合金γ和磁气覆膜技术的话,这些可动部位的机械运动速度便达到了理想的地步。在骨架确立后,驾驶舱,主计算机与躯干控制系统便配置在这里,由于活动范围的要求,通常配置的主动力炉则不再设置在躯干位置,取而代之的则是胸部里的辅助发电机。驾驶舱采用全天周观瞄和可脱出配置,并使用多层装甲施与保护。腰部的裙甲也是直连躯干骨架的,后裙甲两边均内置2发热核火箭引擎,而侧裙甲则为光束军刀/光束炮收纳匣。

躯干以左右独立链接的模式“背负”起新概念的FXA-01 Flying Armor,中置新设的长型带喷口垂尾。每边新的Flying Armor带进了可动翼技术,以二段前掠的方式收纳,使用时展开。长型带喷口垂尾有2段垂直可动和1个水平可动设计,可以针对MS/WR形态时辅助AMBAC机动或者保持机体平衡。若Zeta Gundam以WR形态起飞,机体顶面还可以安装可抛弃式的附加引擎组件,以提高WR形态的推进性能。在机体实际运用之后,设计师们根据数据的反馈,Zeta Gundam的Flying Armor被升级成FXA-01B与FXA-01C型,主要都是提高突入大气圈时的稳定性及作为航空飞行器时的性能。

手臂也是活用可动骨架的例子,在装设完主骨后,再在肩部安装总计3个喷口,以此作为RCS(注意,非Radar Cross-Section 雷达反射截面,而是Reaction Control System 反应控制系统),这套系统的安装可以减轻驾驶员的控制负担。前臂附带有挂架,按照计划,活用了A.E.公司于前置项目中研发的通用挂点武装。挂点上能选择默认挂载榴弹发射器,可以更换为光束炮甚至乎是INCOM等等,只可惜技术未成熟,直到机体出厂时这两个武装也只是在研发阶段。在实际运用后,前臂上添加榴弹发射器用的装弹口,以对应额外装载的增装弹匣,增加持久战能力。

对于MS来说,腿部是重力下不可欠缺的步行系统,在无重力空间里也是非常重要的AMBAC装备。对于可变MS来说,腿部的配置更可谓必不可少。Zeta Gundam在两条腿部里配置了主动力炉,RSC(Roll Stability Control 防侧翻系统)及相关的燃料槽。出于全领域作战的需要,主动力炉在功率上也是超越了以往MS的高。特别是变形后,双腿后部露出的热核火箭式引擎提供了主要的推力,双推进配置的优势也正是在一边的推进设备停车后依然能靠另一边保持推进/机动,降下到大气圈内后,可使用小腿两则的热核喷气引擎以增加推力。另一方面,双腿在变形后,成为Flying Armor的一部分,其在大气圈降下时其表面温度较高,因此此处的装甲跟背部Flying Armor一样,可以说是全身最厚的部位。

MSZ-006 Zeta Gundam最为重要最为突出的能力即变形能力,变形动作要求在0.5s内完成,变形后的形态称为WR(Wave Rider)形态。WR形态时的Zeta Gundam可以实现单机突破大气层,必要时更能充当Flying Armor携带MS进入大气层,记录携带突破大气圈的有MSN-00100 HyaKuShiKi,两肩破损状态的AMX-004-2 Qubeley Mk-Ⅱ。在突破大气圈后,WR形态的MSZ-006 Zeta Gundam能继续充当S.F.S.或者高高空战斗机,真正实现了全领域的作战能力。

回过头来看,这时AE在一瞬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最高端MS开发制造商.

此后,Z高达一号机经历了格里普斯战役和第一次新吉恩战争两次战乱.期间,在第一线上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战果,获得了UC0080年代不可动摇的最高杰作MS之名.Z计划中确立的自动结构和发电机等技术至今仍然用于几乎所有的MS中,连RGM-89也不例外.

ZZ高达的机体介绍

为了满足MEGA粒子加农炮的能量需求,地球联邦军开发出了E-CAP(能量容器的缩写)。这一装置把米洛夫斯基粒子以高能量状态压缩储存,只需要再提供很少一点能量来激发MEGA粒子即可发射。E-CAP由机动战士基地或母舰中的能量冷凝器进行补给,就像一个提供粒子的电池一样,当它的能量耗完时,光束武器不能开火了。在一年战争中,地球联邦军改善了E-CAP技术,并把它运用于小型化的MEGA粒子加农炮,这,就是他们的原型机动战士装备的光束步枪。

E-CAP的容量限制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例如RX-78高达所装备的光束步枪,15发就会耗尽E-CAP的能量。一年战争后不久,光束步枪再次改良,使用了可以更换的E-CAP式的E-PACK.机动战士可以在战斗中以备用的E-PACK进行更换,从而为光束步枪的粒子源进行补充。

不同的MEGA粒子加农炮

MEGA粒子加农炮和光束步枪的基本原理被许多武器采用。这里是一些此类武器设计……

MSN-00100百式使用的自供弹的MEGA火箭炮发射器就是一种有其自己的融合炉的MEGA粒子加农炮。这个MEGA火箭炮发射器甚至还有其自己的推进系统,使它具有独立的机动性,机动战士所要做的事就是瞄准。

FXA-08R MEGA Rider,一种MEGA火箭炮发射器的发展型装备,同时还可以作为机动战士的运载工具,为了单独控制,它也有其自己的驾驶舱。同时,MSZ-006 Z高达的超级MEGA粒子炮就是MEGA火箭炮的小型化版本。由于没有自己的推进系统,这个超级MEGA粒子炮只能由机动战士来携带。

MSZ-010 ZZ高达的超级MEGA粒子加农炮是一种强力的内置型MEGA粒子加农炮,由机动战士自己的融合炉提供能量。它的MEGA粒子由一个超小型的MEGA粒子冷凝器产生。但是,发射这一武器后会几乎耗尽ZZ高达的所有能量,使之陷入短时间行动不能的状态。

MSA-0011S高达和MSZ-006C1 Z PLUS装备的光束狙击炮也同样地由机动战士的核融合炉提供能量。连接光束狙击炮和机动战士的结构不仅是能量传递的通道,同时也是数据传递的通道,这样很大地提高了武器设计的准确度。

首次装备于F90-V和F91高达上的可变速光束步枪,即VSBR,是UC 0120年开发出的新型光束武器,它可以让驾驶员决定激发出的MEGA粒子的速度。缓慢的光束增加了对大区域的面杀伤能力,而快速的光束具有高穿透力(在这一模式下,它甚至可以击穿光束盾!)尽管还是叫光束步枪,但VSBR实际上是直接和机动战士的融合炉相连接的。它直接整合到了机动战士的活动骨骼结构上,并装备了姿势制御喷嘴来提供机动战士的机动性。

光束炮,或者叫光束火箭炮,是速度控制技术的另一种运用的结果。这种类似火箭炮的武器,由一个普通的E-PACK而不是机动战士的融合炉提供能量,激发出慢速的MEGA粒子来增加杀伤力。这种武器首先配备于F90III-Y Cluster高达,F91高达和XM-07 Vigna Ghina,后来成为了一种相当普遍的武器。

同时,RX-99 NEO高达和它的自供型光束步枪装置,即G-BRD,也被开发了出来。这种类似于VSBR的武器有其内置的融合炉,此外它的辅助推进装置同时也是NEO 高达的核心战机的一部分。

LM312V04 V 高达和LM314V21 V2高达使用的MEGA光束步枪,以及ZMT-S29 Zanneck使用的MEGA光束加农炮都是VSBR的MEGA粒子加速技术的后期运用。Zanneck的加农炮,甚至可以在同温层中对地面目标发起攻击,可以算是当时机动战士装备的最强武器了。

MEGA粒子加农炮

常用的MEGA粒子加农炮(在不同的时期也被成为光束加农炮,光束炮,MEGA光束加农炮等等)是高达世界中战舰和机动装甲的标准武装。这种武器发射出一股聚焦的光束,高速的MEGA粒子流,磁场和任何普通的装甲都阻挡不住它。

为了制造出MEGA粒子,装备了加农炮的战斗机械要从机体的核融合炉里聚集米洛夫斯基粒子。米洛夫斯基粒子由一种叫做能量冷凝器的装置收集,然后它们被一个高密度的I-力场压缩,直到它们形成MEGA粒子为止。因此,MEGA粒子加农炮的威力受到它的融合炉产生米洛夫斯基粒子的能力的制约。

尽管MEGA粒子加农炮很快成为了战舰的标准武装,但它的高耗能以及能量冷凝器的巨大体积使它暂时未能装备于机动战士。因此,吉恩公国的MS-05扎克和MS-06扎克II并没有装备光束武器,而只是装备了传统的弹射武器和导弹武器。 不像上面说的各种光束武器,光束剑并没有使用MEGA粒子。相反,它将高能量的米洛夫斯基粒子射出并形成一个剑状的I-力场,然后在这个力场中充满高热的等离子体从而产生出具有切割能力的光剑。米洛夫斯基粒子储存在剑柄的E-CAP中,当剑插回它的插槽时,E-CAP就可以同机动战士的核融合炉连接来进行补给。然而,一旦激发,光束剑就不再依靠机动战士的融合炉,而且可以投掷出去或当诱饵丢弃出去(就像高达0083中一样)。

因为光束剑的I-力场可以束缚等离子体,它不仅可以保持剑的形状而且也可以形成其他的一些形状。另外,因为I-力场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简单形状,所以一些其他的光束剑式武器,例如光束斧,光束长剑,光束刀等等武器也很快登场。一下介绍两种罕见的这类武器。

RX-78GP01高达的光束步枪上附带的光束刺刀是一种类似叉的光束剑,设计上是当自机来不及拔出自己的光束剑时用来阻挡敌人光束剑的特殊武器。

十字先锋的光束旗严格的说只是方便队长机的指挥用的。它利用光束剑的技术生成一个特定的标志,这样指挥官们就可以很容易辨认他们的部下。 光束剑技术历史上第一次运用于防御方面的就是RX-93 Nu高达的浮游飞翼炮形成的光束屏障。浮游飞翼炮构成了空间的正四面体的各个顶点并以光剑的形式构成了四面体的各个光束表面,从而在机动战士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空间的屏障。与典型的I-力场不同,这种光束屏障不但可以抵御光束武器的攻击,同时还可以抵御实弹的攻击。当然,在强有力的攻击下,它也会瓦解掉。

在UC 0120年,机动战士体积的减小和出力的提高使得一种简化版的光束屏障在所有的机动战士上运用成为可能。这种光束盾由中心发生器产生的一个光束平面构成,这个平面可以像一般的物理盾一样抵御敌人的攻击。此外,由于光束盾的边缘拥有和光束剑一样的威力,机动战士的电脑会自动地限制盾的面积以防不小心损坏自己的机体。

尽管光束盾被限制成只有一个方向,而且也同光束屏障一样,会被强有力的攻击击溃,但它的低耗能和多武器抵御能力使它完美地成为了I-力场屏障的替代者。到了UC 0150年,就连许多战舰都开始装备光束盾了。

LM314V24 V2 强攻型高达装备的MEGA光束盾非常类似Nu高达的光束屏障。它除了中心发生装置外,还使用了3个远程控制的屏障发生器作为顶点装置,从而可以形成一个大型的光束盾。

高达动漫里哪一部是在海上两个机器合体而不是几个配件合体,合体了主仓室里还能坐下两个人,谢谢回答哦

MSZ-010继续采用MSZ-009的分离变形合体概念,不过还创造性地在分离变形之后依然能再合体,变成MA(G要塞)形态,再加入FXA-07GB Neo Core-Fighter作为操控以及逃生单元。上半部分为A部件,包括胸部/主驾驶舱装甲罩,双臂,双管光束步枪以及头部,这些单元经过可动骨架的变形后,再与控制部分FXA-07GB Neo Core-Fighter合体,即可成为Core-Top。B部件则为背包,腰部区块以及腿部单元,同样需要1台Neo Core-Fighter控制,组合后结构类似大战时联邦军V作战拓展的G-Easy,被称为G-Base。

作为Gundam系机体的特征,一个拥有双目立体取景器以及带散热槽的主电脑罩可谓必不可少,MSZ-010的头部还装备有2对可这点的刃状天线,这倒是继承VMsAWrs计划的重要特征。然而在高火力指标之下,MSZ-010的头部被安装上了特征性浓厚的高能MEGA粒子炮。这门MEGA粒子炮早在MSZ-009B时就试验性地建造安装,MSZ-010被安装上的为更高出力的版本,功率达到破天荒的50kW,就单发火力上已经可以超越战舰的主炮。这门MEGA粒子炮采用无身管设计,集束性能不高,火力投射能量发散大,不过在一般MS的交战距离内都已经是压倒性恐怖的火力。主炮能源以及粒子从背包产生经由管道传达至头冠的制御装置,所以这个高密度的装置区域需要维护更新。在历经多次的使用已经微调整之后,高能MEGA粒子炮已经可以控制输功率,但50kW 1发的最高功率依然使全身发电机以及融合炉临近超负荷工作,发射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散热,导致这段时期内机体处于低能源甚至乎无能源的状态。不过在除了这个MEGA粒子炮之外,ΖΖ Gundam的头部还塞入了各2门火神炮,由于采用了新型的无壳穿甲弹,载弹量丰富之余,4门齐射的火力下对于任何轻装甲目标甚至乎第一世代MS都是毁灭性的。

MSZ-010的胸部结构由可动骨架“脊椎”为主干,左右胸部内装为一套FXA-07GB吸排散热口用的冷却系统。冷却系统为桁架结构,侧面用于固定手臂的转轴关节,下挂折叠开闭式的胁部装甲以及驾驶舱保护区块。手臂对于可变MS来说,基本上都是妨碍气动外形的存在。但是到了MSZ-010 ΖΖ Gundam上,手臂到成为了提高流线体气动以及升力,控制水平/垂直面机动的关键装备。在肩部装甲顶端,用可动骨架连接了一块活动的喷射装甲钣,这块钣在机体变形为G要塞之后,成为整流钣,大大改善了地球环境内飞行所需要的气动外形。而前臂则更是全新概念的装备复合体,前臂外装甲被特意加厚之余,还添置了两个翼板防盾,防御性能指标直逼大战时期的G装甲战机。这两块防盾作为追加装甲,功效好比同样可以叠加的RMS-108防盾。这一大一小的防盾在变形时还能成为增加升力的前翼以及控制的方向的垂直稳定翼。在上臂,这里使用了框架构筑出了一个收纳起落架的空间。在前臂半包覆桁架结构的手腕结构内,安置了标准机械手以及大推力发动机。这套集合了引擎研究者心血的复杂系统呈180°相对组合,在MS形态时自然能成为标准MS用机械手,功能并无缺失,而G要塞形态时却能180°调转,变成热核火箭喷管,增加推力。

腰部区块对于所有MS来说都是腿部与上本身相连的关键,MSZ-010在髋部的设计上除了传统的脊椎承重骨架之外,前裙甲一如既往地设置了保护良好的燃料舱以及冷却室。侧裙甲变成G要塞时带翼根发动机的主翼,还添置了一个链接背包的悬臂。所以,MSZ-010的背包并非“固定在背上的包”而是一个可活动的推进装置,配合前股间区块上的两个制动喷嘴,能提供良好的推进以及控制。这个容量超大号推进背包内藏了各种超越MS等级动力系统:其使用了中型舰艇用的动力炉以及发电机,能够维持整机高度的运动性之余还能驱动多种光束武装;2组6发一大二小搭配的主推进引擎,拥有可以匹敌大型宇宙舰艇的超高推力;背包顶端为2个21联装导弹夹舱,内藏了共42发AMA-13S微型导弹,可以制造出饱和攻击;而背包两侧还配有大型光束军刀用的充能基座,大型光束军刀在基座上可以作为光束加农炮实施攻击,为此基座还有一定的转向能力;最后就是有整流板机能的两个翼板,这两块可变后掠翼板为G要塞形态的水平尾翼,能够很好地增加G要塞在大气圈内的操控性。在股间区块两个制动喷嘴之间,还收有一个起落架,为G-Base所用。

MSZ-010腿部设计也是融入了众多设计师心血的结晶,为了适应高机动的要求,而塞入了大量的推进系统,因此会削弱骨架强度,但同时也要保持MS的泛用性,作为在陆地上步行单元也要保持一定刚性。若不是从RX-178 Gundam Mk II上得到了可动骨架技术,如此矛盾的设计要求必定难以实现。膝盖装甲为平衡用的垂尾,相比MSZ-006背上的倒是显得较为小型。其端部安装了多目的感测器阵列,可以随时通过设置的盖板进行维护。垂尾的基部为散热系统,同时收纳了1个G要塞形态时使用的起落架。小腿肚的装甲为2套小型推进引擎的舱盖,液态燃料从大腿经由此处预热供给,再由节流阀按需要供应。小腿胫部侧面则设置了滑动导轨,能使变形保持精确,快速。得益于可动骨架技术,小腿内部还收纳了1个G要塞形态时使用的大推力引擎,MS形态下可以依靠小腿的装甲提供保护,使变形后不至于完全失去推进动力无法适应战局。脚掌继续使用靴式设计,不过前脚掌较长,由同样较长的活动装甲保护。脚掌两边还安置了与小腿肚一样的推进引擎,不过依靠脚掌自身的活动能力,倒是有独立于小腿的矢量推进能力。

说到ΖΖ Gundam的主武装,怎能不提及整机综合火力性能最好的双管光束步枪。这把步枪的构成为2门高功率光束炮,单门功率就为10.6MW,而且采用实体身管设计,射击精度以及能源效应均非常高。在步枪庞大的机匣内,放置了一套独立的发电机以及比较高容量的E-CAP装置,从而为其射出匹敌百式的高能MEGA发射器光束打下了良好基础。而步枪身管则由两个自由度的关节连接,而身管自身则包覆了良好的散热系统,因而又给光束连射提供了足够的硬件支持。不过因为光束的功率实在太高,即便身管能够支持连射,但是因为冷热交替快速,身管内膛碳化严重,也会变得危险,所以规定上只有200发左右的寿命,之后就要更换。步枪自身还是作为Core-Top必不可少的机首部件,在机匣末端设置了一套备用的驾驶舱,只有少数战地回收数据观测到有乘组员使用这套驾驶舱,毕竟就算超越本体的驾驶舱控制,在射击时枪身的摆动对于驾驶员的影响也很大,而且此处只使用了钢化玻璃保护,生存性值得商榷。“机首”下方为1个双轮起落架,与手臂或者,两条小腿上那套构成一套前三点式起落架装置,为G要塞形态提供降落缓冲以及支撑。同时也有人传出这个机首造型其实是从其他被废弃的航宙炮舰/战斗机草案里取出的,甚至乎背包也是出自这个废弃草案,不过考虑到G要塞能够适应航空战斗,此传闻的真实性有待考证。步枪除了通过手掌插槽辅助供能的手持形式之余,还可以通过前臂的固定挂点变成固定武装,以此腾出右手进行更多的操作。背包的光束炮被MS拔出之时,就是一柄高能炮剑两用光束军刀,标准设定下其能够生成比一般光束军刀要长1.5倍的光束刃,再加上稳定的1.1MW出力,这柄光束刀可以轻易切开任何Neo Zeon制MS。经过驾驶员调控之后,这柄光束军刀更能通过光束炮原理形成更加长的光束刃,攻击范围可以超越想象。

作为MSZ-010 ΖΖ Gundam最大的卖点,除去高大全的账面数据之外,就是前文所述的分离/合体以及变形机构。无论ΖΖ处于MS形态还是A,B部件分开的状态下,都可以独立进行变形,将推力集中到一个方向,发挥更高的机动性,这比MSZ-009 Prototype ΖΖ Gundam只能分离再变形的功能要更加灵活。唯一的限制就是,变形后的其中1个部分,都需要1台独立FXA-07GB Neo Core-Fighter进行操纵,虽然A部件变形成G-Top后可以尝试使用双管光束步枪上的驾驶舱控制,但实在太危险而并非标准操作程序。正由于有这种局限性,分离出击时或者战术分离的G-Top以及G-Base共需要2台FXA-07GB Neo Core-Fighter,亦即2个驾驶员进行控制,而行进中合体时也有相对速度,航道安全等等问题,合体后其中1台Neo Core-Fighter也因为战斗力比较低而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

变形动作分解:  Core-Top:  1)Neo Core-Fighter脱离或者保持以核心区块形式操控。  2)头部大刃状天线往下折叠。  3)驾驶舱以及胸部各自装甲往上翻90°,与头部后方的装甲板咬合。  4)双管光束步枪的箱式光学瞄准镜往后折叠,枪管往上翻90°至机匣顶面,然后再各自以反方向翻转180°与机首指向相同。  5)手掌放开光束步枪,握把折叠,步枪以磁力引导与驾驶舱装甲连接。  6)手臂平直放下,整体稍微挪出,前臂装甲舱门打开,手掌握拳然后与大推力喷嘴调转。  7)前臂的翼盾开始翻转90°,然后整出主翼以及垂直翼。  8)如果需要,新的Neo Core-Fighter变形成核心区块,以激光引导结合。

Core-Base:  1)B部件或者连带核心区块脱离。  2)核心区块即Neo Core-Fighter的机首翻转,驾驶舱同时也翻转。若没核心区块则由1台新的Neo Core-Fighter接续操控。  3)双腿各自往外方向翻转180°。  4)侧裙甲的翼盾向上转90°,然后水平展开。  5)前后脚掌折叠,胫部开始从滑轨处翻转90°,内藏的大推力喷嘴伸出。  6)胫部以下沿滑轨滑动至尽头,继续翻转90°,前脚掌作为限制器扣在膝关节上。  7)背包由悬臂控制往后移,两个翼板张开。

G-Fortress:  步骤与G-Top,G-Base近乎一样,只是不需要分离,核心区块也保持原状。

Core-Top为当中空战性能最为优秀的航空/航宙机动兵器。得益于手臂展开的2发大推力发动机以及可以继续使用的FXA-07GB的推进喷嘴,再加上良好的翼展以及类似无尾翼三角翼布置,Core-Top可以利用优秀的低翼载荷表现出较其它两者更好的稳定盘旋性能、较低的最小速度以及较小的瞬时转弯半径。而机首下方同向的双管光束步枪依然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只要进入飞行器的格斗战,Core-Top往往可以利用优秀的水平面机动占据上风。而新增的大推力喷嘴也使其在爬升性能/垂直潜能不输正规的重型航空战斗机。为了弥补双管光束步枪在火力密度以及运用上的灵活性,肩部装甲以及翼盾下方都有备用挂架,可以挂载10连装导弹巢或者智能炸弹以对应攻击任务。G-Base为使用了背包上的6发引擎,再加上腿部变形后新增的两个引擎,已经脱离A部件后的重量,使其成为1台重型高推力战斗机。在火力上,Core-Base能够使用背包的两个导弹舱42发导弹,自由控制两门光束炮的射击,以及Neo Core-Fighter自带的2门航炮,2发AMA-09S小型导弹都使Core-Base在火力以及推力上占据极大的优势,能够与前辈Core-Booster一样使用Hit & Away战术。G-Fortress则是集两者之大成,火力以及推进力都极高,可操控性也不差,通常都为ΖΖGundam直接变形后使用的状态,使MS更快速地投入/脱离战场或者使用其他战斗机战术,战术弹性非常之高。在一些后续的发展方案之中,也有FX-010A “Super G-Fortress”此类为G要塞形态加挂火力强化外装的设计方案。

机动战士高达ZZ,除了核心战机以外还有两台备用战机,战机合体的时候可以选择是否脱离, 海上作战应该是20-35几集。而且正好是80年代的作品,下面是ZZ高达的介绍

机体介绍

本机是阿纳海姆公司与奥古合作、根据“Z计划”衍生出来的MS,是一台具有强大火力的可分离、合体、变形的MS。阿纳海姆公司当初设计ZZ高达时,是以使用尖端科技制造的“MSZ-006 Z高达”为基础开发的(其中也包括了神秘的生物传感器),但也导入了初代高达“RX-78”所独创的核心调节器系统概念,使用了新型的核心战斗机“FXA-07GB新核心战机”,这使得ZZ高达成为拥有充分变形能力的机体。其可以变形为重型战斗轰炸机“G堡垒(G-Fortress)”,与MS形态相比,其巡航速度及巡航距离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同样的,G堡垒也可以分离成为核心顶机(上半身部件+核心战斗机)和核心底机(下半身部件+核心战斗机),这两部战机都能单独行动。ZZ高达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它那些使用超高能量的武器了,ZZ高达也为此拥有了一个能产生极高出力的反应堆来提供它们能量。其头部的特征武器“高能MEGA粒子炮(high mega cannon)”是一门一发就能消灭数架敌机的可怕武器,但同时也是一个用电大户,再加上2连装光束步枪、大型光束军刀等武器,使得ZZ高达不得不经常在发射完这些武器后检查机体的剩余能量,如不够就得撤离战场补充能量,这就使ZZ高达的作战持续时间限定在了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使其不能进行长时间的战斗。

以上就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关于MSZ-006-3B的相关知识,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